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国民经济恢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7 题号:1212049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孟泰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1948年底,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孟泰回到鞍山炼铁厂担任配管组副组长。当时,配件和材料奇缺,又无处购买。他带领广大工人把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几个废铁堆翻了个遍,捡了成千上万个零件,建成了著名的“孟泰仓库”,没花国家一分钱。1959年,铁厂因冷却水水量不足而影响高炉正常生产,孟泰经反复思考,提出将高炉循环水管路由并联式改为串联式方案,保证了高炉的正常生产。在苏联政府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致使鞍钢面临着停产威胁的情况下,孟泰组织500多名技术人员开展了从炼铁、炼钢到铸钢的一条龙厂际协作联合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终于自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在鞍钢形成了经久不衰的“孟泰精神”。

——摘编自杨晓陶《孟泰:工业战线的老英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泰精神所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泰为鞍钢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并说明孟泰身上所体现出的时代精神。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

材料二   工业劳动者年束人数(单位:万人)


——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资料1949—1984》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美国、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对比材料一、二,与美国、联邦德国相比较,指出中国工业就业人口变化的总趋势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工业劳动者人数变化的原因。
2020-01-20更新 | 23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到1919年的八年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发展迅速,1920年发电量772百方千瓦,煤炭14.2百万吨,生铁436815吨,铜30000吨,到1936年发电量1724百万千瓦,煤炭26.2百万吨,生铁958683吨,铜556347吨。在沿海地区,仅江苏、浙江、安徽省份就集中了全国新式工厂的70%。

——摘编自步平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二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批企业毁于炮火或被侵略者劫夺,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向后方大迁移。当时担任上海工厂联合迁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胡厥文面后来回忆说:“在上海工厂联合迁移委员会组织下,包括机器、造船、纺织、炼钢、电器、陶瓷、化工、印刷、饮食等行业的146家工厂(其中机器工厂66家,占内迁厂的45%),共14600余吨物资、2500余名技术人员与工人迁到抗日后方。”除上海外,其他沿海沿江城市也有许多工厂迁往内地。这次民族工业的内迁,不仅对国民经济由平时向战时转移、支持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改变中国工业布局的严重不合理状况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1952年工业总产值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46.3%,生铁产量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7.2%,原油、水泥、电力、原煤都超过历史最高产量,棉纱、棉布、食糖等主要轻工业产品产量也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平均来看,1952年我国工业生产超过旧中国历史最高水平23%。陈云说:我们的三年超过了国民党的22年。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指出抗战爆发后沿海民族工业内迁的影响。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建设成就的影响。

2017-05-17更新 | 11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前,各解放区财政收支、货币发行都相对独立。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逐步加强对财经工作的统一领导。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任主任的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运用经济手段取得了平抑物价和稳定金融的胜利。19503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决定统一全国财政收入、物资调度和现金管理。同月,政务院又宣布税收制度,财收之、供给工资标准、行政人员编制均由财败部统一确定。1950年全年财政总收入65.2亿元,总支出68.1亿元,基本趋于平衡。从19503月到5月,全国批发物价总指数下降了30.8%。

——据南海、郭芳《1949年统一财经;经济上的“淮海战役”》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财经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财经体制改革的意义。
2022-05-13更新 | 2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