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5 题号:1215900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独尊”的儒术,在一些方面与先秦儒家不尽相同。董仲舒发挥先秦儒家的伦理观,将其概括为“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又特别阐发了《公羊春秋》的“大一统”思想。董仲舒大量借用了阴阳家的思想因素,这尤其表现在其天人感应”理论上,它将天塑造成一个具有人格色彩的宇宙最高主宰,既以天保护皇权,又用天约束皇权。另外,董仲舒对法家思想也有所吸收,不否定刑罚的统治作用。独尊儒术给汉代社会带来的变化不可低估。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朱熹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儒学,形成了与汉唐经学不同的儒学体系,后人称为理学、道学或新儒学,完成了儒学的复兴,是儒学更新运动在学术上的总结。朱熹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通俗的儒学教化。他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上至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构建一套周密的社会秩序。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学说,成为声誉隆盛的显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说明其对汉代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朱熹新儒学流传数百年而不衰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1)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

(2)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

2017-12-01更新 | 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先秦、西汉儒家思想]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此外,这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帅“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汉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2021-07-05更新 | 1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署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这是帝王祭孔的开始。

汉元帝(公元前48—前33年),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为帝师,封阙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这是封孔子子孙为侯,以奉祀孔子的开始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从此,朝廷所在地及各级地方官府也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活动。

——《西域忠魂:清末关外三义士之孔才传》

材料四   为下天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明其原因。
(4)材料三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2019-07-23更新 | 3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