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抗日战争 > 抗日战争的胜利 > 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11 题号:1221325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变为半殖民地,但是,中国人民在沉沦和屈辱中不断反省和觉悟,中国社会从沉沦到上升,终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如下表:

阶段概况具体情况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半梦半醒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从唯我独尊的天朝大国沦为任人宰割的羔羊,强烈的反差使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幡然醒悟。林则徐编订《四洲志》,成为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成为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西方风土人情的著作。李鸿章、曾国藩等一批先进的地主阶级,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拉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甲午战争时期民族意识初步觉醒《马关条约》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把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皇帝拉下了马。严复、邹容等一批又一批知识分子振臂高呼,发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悲壮呐嘁。
五四运动民族意识进一步增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五四运动,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等多种形式,第一次向帝国主义说出了字。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坚定而明确地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爱国口号,这是国民民族意识更加成熟的标志。
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空前高涨1931年起,白山黑水血泪染,华北大地烽火燃,南北数千里燃烧的战线,彻底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淞沪、徐州等国民党军队四大会战,地雷战、地道战、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如同一把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生则同生,死则同死;存则同存,亡则同亡,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依据材料,围绕“中国近代民族意识”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战争纪念邮票对比
时间
主题
枚数
图案
1952年7.7
抗日战争15周年纪念
4枚
卢沟桥风云、平型关胜利
欢送新四军抗日、领袖策划反攻
1965年9.3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
4枚
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1985年9.3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
2枚
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日
八路军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
1995年9.3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
8枚
“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
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2005年8.15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4枚
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


比较表格中不同时期纪念邮票的图案变化,结合所学,以抗战新史观为视角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两个充分信息;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5-05-13更新 | 292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57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814日,日本天皇发布《终战诏书》。中文版本如下: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斯乃皇祖皇宗之遭范,亦为联所春春不忘者;前者,帝国之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之主权,侵犯他国之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战已闻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围治,一亿众庶克已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乎!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朕对于始终与帝国同为东亚解放而努力之诸盟邦,不得不深表遗憾;念及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守,毙于非命者及其遗属,则五脏为之俱裂;至于负战伤,蒙战祸,失家业者之生计,亦朕所深为轸念者也;今后帝国所受之苦固非寻常,联亦深知尔等臣民之衷情,然时运之所趋,朕欲忍所难忍,耐所难耐,以为万世之太平。

朕于兹得以维护国体,信倚尔等忠良臣民之赤诚,并常与尔等臣民同在。若夫为情所澈,妄滋事端,或者同胞互相排挤,扰乱时局;因而迷误大道,失信义于世界,此朕所深戒。宜举国一致,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念任重而道远,领全力于将来之建设,笃守道义,坚定志操,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不致落后于世界之进化,望尔等臣民善体朕意。


历史学家宋成有说:日“终战诏书”中的“终战史观”谬种流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析“终战史观”之谬。
2022-01-24更新 | 145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观察下列图片,完成要求。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图片中选取三幅相互关联的图片,指出共同反映的一条历史信息,并简要说明和评价。(要求:写出图片名称和一条历史信息,说明和评价简明)
2019-04-05更新 | 1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