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87 题号:122241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通用语推广大事记(部分)

时期大事记
西周职官外史的职责之一即“掌达书名(书名:书写的文字)于四方”。周宣王时,编纂识字课本《史籀篇》。
以原秦晋方音为基础形成“通语”,以隶书为通用文字,编纂了一大批推行通用语言文字的字典辞书。规定学童必须能够背诵、讲解和书写八种字体九千字方能为吏。
隋唐隋朝整理的声韵书籍《切韵》在唐代被定为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政府政组纪刊定制作《字样》《干禄字书》《五经文字》等颁行天下。
明清明初颁行“参考中原雅音”编订的《洪武正韵》·雍正帝下旨“以福建、广东人多不诸官话、着地方官训导”,并设正音书院,教授南方的官员和读书人标准“官话”。

——据孙海娥《我国国家通用语》等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对通用语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1982年,首次将“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载入宪法,这既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民族团结的目的,也有全面发展经济的考虑。200010月,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诞生,其中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2012年国家语言文字发展规划中增加了“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要求。2018年“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发挥普通话在促进劳动者就业方面的重要什用,打赢脱贫攻坚战。

——据永全《新中国70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政策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推广通用语的措施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我国国家通用语推广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京城市总人口,明代中后期约68万人,乾隆末年约74万人,清末约76万人。针对京师人口压力和住房困难的问题,清政府一方面为八旗子弟建房,另一方面迁徙京师旗人于各地。此外,清初至乾隆中,清政府严禁流民占籍京师。对京师无业游民采取逮回原籍的政策。同时,清政府还实行限制解任官员及胥吏寄籍京城的政策。

—摘编自尹钧科等《古代北京城市管理》

材料二从16世纪中叶到1750年,伦敦人口由13万发展到将近7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12%,1801年,伦敦人口为110万,1841年达200万,到19世纪末超过500万。随着大量的农村和小镇人口移居城市,曾是富裕的商人和专业人士居住的市中心,成了最贫困的地区,工人们不分男女老幼地挤在一起。疾病的流行夺去了许多城市人的生命,终于引起了政府的关注。伯明翰市长张伯伦提出“每一个工人都有自己的家”的口号,1875年到1876年。伯明翰市通过立法向市民征收特别税。大量兴建住房,清除贫民窟,市政府成为大房产主。

—摘编自陆伟芳《19世纪英国城市对工人住宅问题的干预》等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和英国政府城市人口管理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2018-07-25更新 | 9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入关后,即以宗主视天下,同时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清王朝接受并发展了“大一统”思想。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重“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之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清朝对“大一统”思想及其正统论的总结,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但也起到了统一思想,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经营管理,进而统一国家的积极作用。……经过历史上长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中华民族在清朝“大一统”政治格局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升华成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传统中国只有完善的“户籍”制度而无明确的“国籍”规定……但是近代以来,随着出国华商、华工的日益增多和西方势力入侵……由于缺失专门处理“国籍”问题的法律,在大一统国家近代转型中,国人逐渐出现对自身“中国”人身份的认同危机。……1907年,荷兰殖民当局以属地主义的原则制定《荷兰新订爪哇殖民籍新律》,规定凡生于荷兰属地的华侨皆为荷属殖民地籍,从而引起国内外华人、华侨的强烈反对,他们纷纷要求清政府迅速制定并颁布一部国籍法。……清政府别无选择,如果不迅速制定国籍法,不仅通过各种努力所形成的华侨的中国认同会出现危机,而且国内也可能为此丧失对清政府的信心。同时更令清政府担心的是,这可能给“排满”的“汉族”民族主义者以借口,最终危及清政府在大一统国家转型中的合法地位。……1909年清政府颁布了《大清国籍条例》。其中明确规定,“生而父为中国人者”“生于父死以后,而父死时为中国人者”“母为中国人,而父无可考或无国籍者”,不论是否生于中国,“均属中国国籍”。从而以使国家保护海外华人、华侨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加强了海外华人、华侨对大一统中国的认同。

——缪昌武、陆勇《《大清国籍条例)与近代“中国”观念的重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对“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颁布国籍条例的原因并分析《大清国籍条例》颁布的意义。

2018-05-25更新 | 22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一部中国史是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著名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把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形象地比喻成“滚雪球”。最早是黄河下游的不同部落之间碰撞融合,汇聚成雪球的核心;然后长江流域的部族加入进来;到秦汉时期,长城以南的农耕地区基本融为一体,汉人出现;东汉至隋四百年,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入华;两宋三百年间,女真、蒙古相继崛起,以战争促融合;清朝满洲的入主、对新疆的开拓、对西南统治的加强,又为雪球增添了新元素。其他民族的加入,在数量上壮大了华夏人口,在文化上则让华夏趋于多元。

——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材料二   今日之民族问题,尤非苟活残存之问题,乃更生再造之问题也。……吾国历史相沿最久,积亚洲由来之数多民族冶融而成此中华民族……此实吾民族高远博大之精神有以铸成之也。……五族文化已渐趋于一致,而又隶于一自由平等共和国体之下……凡籍隶于中华民国之人,皆为新中华民族矣。……以中立不倚之精神,肩兹砥柱中流之责任。

——李大钊《新中华民族主义》(19172月)

材料三   因为连年军阀互争地盘的缘故,无辜丧了无数的生命;军阀政治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源泉,也是人民受痛苦的源泉。……这种半独立的封建国家,执政的军阀每每与国际帝国主义互相勾结,因为军阀无不欢迎外资以供其军资与浪费,国际帝国主义在相当的限制以内,也都乐以金力借给军阀,一是可以造成他们在中国的特殊势力,一是可以延长中国内乱使中国永远不能发展实业,永远为消费国家,永远为他们的市场。

——《中国共产党关于时局的主张》(19226月)


(1)阅读材料一,概括“滚雪球”的主要内涵。结合所学,说明清朝在西南云贵地区如何“为雪球增添了新元素”。
(2)阅读材料二,概括李大钊认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的优势,并结合所学概述他提出“新中华民族”的时代背景。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简述近代以来国际帝国主义入侵对民族“实业”发展的影响。②指出当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革命对象,从中华民族独立视角,概述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取得的重大成果。
2022-04-25更新 | 1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