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二战的进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6 题号:1222908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为了击败日本,确立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决定与中国结盟。中国早在“七七事变”后,就对美国的参战寄予希望。国民党政府希望借助美援扩克反共势力,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中国共产党则主张联合国内外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这构成了中美战略合作的基础,但由于各方对打败日本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上的差异,便产生了战略上的分歧。纵观太平洋战争的全过程,尽管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有时十分尖锐,但从总体上看,战略上的合作是主流,分歧处于从属地位。在太平洋战争期间, 中美两国人民联合抗日,在战略上进行合作,使日本帝国主义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态势。……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发扬两国人民之间的这种合作精神,对于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张海麟《太平洋战争时期中美之间的战略合作与分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洋战争时期中美出现合作与分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太平洋战争时期中美保持合作与分歧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8年10月24日,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亲自护送进舱的数百名孤儿难童趴在栏杆上放声高歌,摇着小手向卢作孚告别,观者无不为之动容,宜昌大撤退拉开大幕。到12月底,历时40多天的大撤退基本结束。当日军攻陷宜昌时,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日本军界完全没有估计到宜昌撤退能奇迹般的完成。从宜昌抢退出的单位,既有金陵兵工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也有大成纺织厂等民用企业,还有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珍贵文物等;大撤退的同时民生公司又为前线将士源源不断地提供武器和给养,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
宜昌大撤退被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然而,其英勇悲壮更甚于后来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史学家指出,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完成的;宜昌大撤退是由中国的一家民营企业为主要力量创造的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1939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卢作孚一等景星勋章和胜利勋章。1980年,党中央《关于卢作孚先生的结论》里这样写道:“他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敦刻尔克大撤退相比,宜昌大撤退有何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意义?
2016-11-27更新 | 13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9822日,希特勒宣称“毁灭波兰是我们的第一号任务”。23日,在莫斯科签订的《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附属秘密议定书》中规定:“在一旦波兰国家所属领土上发生领土的或政治的变动时,德国和苏联两国利益范围将大体上以比萨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为界”。91日,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9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但未按照盟约从空中和陆上发动攻势以缓解波兰所受到的致命打击。917日,苏军入侵波兰。106日,英法拒绝希特勒提出的和平建议,声称要把战争进行到底,宣称恢复战前的波兰国家是他们进行战争的目的。同时,英法支持成立了以资产阶级温和派为主的波兰流亡政府,在波兰侨民中组建了武装力量,参加了保卫法英的战斗。法国沦亡后,波兰流亡政府迁到伦敦。

——摘编自程人乾《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国际舞台上的波兰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对待德国入侵波兰的态度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应对德国入侵波兰的举措并说明其原因。
2022-05-17更新 | 1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材料   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出于维护远东地区和平的战略考虑,积极主张改善自中东战争以来的中苏关系,提议立即恢复中苏邦交。其后双边关系虽然在贸易、中东铁路、外蒙古等问题上出现过一些障碍,但由于日本的不断扩大侵略,不仅对中国而且对苏联也构成了严重威胁,由此中苏两国政府都有进一步加强双边关系的愿望。1938年8月21日,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从军事上、财政上、物资上积极援助中国抗战,不仅给中国以巨额贷款,还向中国提供军事装备,派遣军事干部和志愿航空队来华参加对日作战。苏联希望中国拖住日本,以保障其东部地区的安全。这种愿望随着欧战的爆发,表现得更加明显。苏联在援助中国的同时,为了避免可能的东西两西作战,也在谋求与日本改善关系。中苏关系再次趋于冷淡的转折点是1941年4月13日《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苏联不惜以牺牲中国、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代价,促使日本坚持南进政策。第二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即1945年2月,苏联出于战后远东战略格局的考虑,与美、英首脑签订了《雅尔塔协定》。这个协定是苏联再次以牺牲中国主权而与美、英大国所作的幕后交易,理所当然地受到中国人民的谴责。

——张宪文《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对华政策的调整过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对华政策的影响。
2020-04-17更新 | 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