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经济体制改革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8 题号:12321115
近现代史上多种形式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   “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民生问题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

——孙中山

材料二   对西方文化的服膺,强烈的民族情感,加上职业革命家的传奇生涯,使孙中山的目光远比同时代人敏锐和高远。……他对民生下了一个定义:“可以说人民的生活——社会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1)依据以上材料概括孙中山的观点,结合所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说明孙中山为实现此理念所进行的努力。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管理方式方面发生的“广泛、深刻的革命”。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发生了两次“革命”。一次是政治革命,包括法国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涉及到政府组织、公共权力和权威、法律、个人权利以及社会各阶级的法律地位等。另一次则主要是经济性的,涉及财富生产、制造技术、自然资源的开发、新技术的进展、产品销售等。两次“革命”最初主要是孤立地进行的,政治革命主要影响欧洲大陆,经济革命则在英国表现最为活跃。


(3)有人认为,对于世界历史的影响,工业革命或许比法国革命更为重要,也有人并不认同。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请运用所学重要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图1与图2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两件有关当代中国农村改革的珍贵文书藏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据图1文书及其简介信息并结合所学,指出“大包干”后农村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各自的归属,概括“大包干”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图1与图2两件文书各自形成的时代大背景。
(3)以材料中图2的文书藏品为例,从材料来源和内容角度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这件文书对于研究当代中国农村改革有何史料价值。
2021-03-02更新 | 1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排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作出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即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一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摘编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材料三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摘编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变化。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土地政策调整的作用。
2021-09-01更新 | 8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8 年前,多数社队企业都是由作为政社合一的社队(或作为基层政权的乡村)举办的,在人事、劳动和工资制度等方面存在着“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的现象。从1979年开始,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许多乡村对企业实行放权,通过集体承包、厂长(经理)承包等形式,把企业承包给集体或个人,并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给企业充分的自主权。同时,企业内建立生产责任制,切实把企业的经营成果、职工的劳动贡献与职工的物质利益结合起来。整顿财务管理,推行经济核算,降低生产成本。1978-1984 年,社队(乡镇)工业总产值由385.26亿元增长到1245. 3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0.8% ,远远超过了全国工业和城镇集体工业的增长速度,开始展现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面貌。

——摘编自汪海波《新中国工业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社队企业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社队企业改革的意义。
2020-07-03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