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经济体制改革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8 题号:1278216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材料中中美两国的“原有社会治理模式”是指什么?
(2)两国“解决旧问题”的主要措施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在“解决旧问题”的思考上有何相似之处?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封建时代“男主外、女主内”这种分工模式给两性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权力分配和义务承担方面皆以一家中的“丁”的数目分配土地和担负赋税,把女性排除在外。家庭中,丈夫可以抛弃妻子,妇女被禁锢在家中,服役于人,料理家务,就是连统治阶级的皇后也属于被禁之列。自新中国成立以后“男女平等”,“妇女解放”,成为流行的宣传标语。男女平等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妇女走出家庭出去就业。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转型和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农村妇女传统上劳动力性别分工,大量妇女同男性一起加入到城市流动打工人口的阵营,这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表现得更为明显。中国女性已经不单单局限在国内,在国际上也有了更多的交往和沟通,努力释放出亚洲女性、中国女性的声音。

在西方古代社会,基督教教义里也论证了男人对女人的奴役和压迫是天经地义的。但《圣经》宣扬上帝赞许一夫一妻制。雅典法律明确规定男女双方都有结婚离婚的自由。雅典法律明令禁止虐待妇女和孤儿,将其作为刑事犯罪予以惩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北美、西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运动有了很大的发展,女性地位大大提升。参加各种运动人数之多,涉及问题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

——摘编自黄建芳《从女性地位比较中西文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西方女性地位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女性地位得到提高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西方女性地位提高的意义。
2019-05-08更新 | 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中外土地制度的变革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的指导思想是“藏富于民”,不管土地兼并者如何富有,只要在大宋国土之内,通过赋税,最终会归国家所有。宋代农业生产力发展迅速,“在这种经济发达的情势下,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自然要作为商品卷入市场”。

——摘编自王也《宋代土地兼并现象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材料二:18世纪-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下表)。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

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

年份
项目
1760年以前1761-1796年1797-1820年
发布圈地法令208项1482项1727项
圈占农民土地310000英亩1830000英亩

——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

材料三:1978年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这次土地改革,将土地产权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经营权则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户均分包给农户自主经营,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承包合同履行的监督,公共设施的统一安排、使用和调度,土地调整和分配,从而形成了一会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四在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上,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文件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土地兼并的根源简述宋朝“不抑兼并”土地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英国圈地运动对英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特征。概括我国上地使用权流转的影响。

2018-02-10更新 | 11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在这一进程中,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上行下效,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自留地、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材料二 1958年丰产未丰收,农业总产值只比上年增长2.4%。粮食、棉花比上年增产,而生猪头数下降5.8%,大牲畜头数下降到1952年水平。1959年就全面下降了,主要农产品全面大幅度减产。全国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13.6%,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1960年,农业继续大幅度减产,总产值比大幅度下降的上年又下降12.6%。粮食和棉花产量均降到1951年水平。结果造成市场供应十分紧张,人民生活非常困难。
——《改变中国》
材料三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展,现行的生产责任制群众满意或经过改进可以使群众满意的,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允许继续实行。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材料四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弊端,并简要分析其危害。
(2)据材料三,指出当时推广包产到户的过程中仍存在哪些不足?这些不足的存在主要说明了什么?《通知》对推广这种形式的责任制有何作用?
(3)材料四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作出了怎样的调整?这种调整有何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016-11-27更新 | 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