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选官制度 > 科举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3 题号:1232568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钱穆先生归纳秦以后两千年来士人地位之变动


——摘编自《钱穆科举观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编写一幕发生在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科举考场外的人物对语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当时政治、经济或文化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变化,说明科举制的历史是一部“政治史”。
【知识点】 科举制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选官制是中国文官制的基石。因为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正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因此从隋唐时期开始就成为历代统治者选官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的儒家经义,与各种政务并不相合,主要的目的是笼络读书人,愚化百姓。科举考试的形式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从初级到高级的层级考试选拔,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已深深地灌输到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统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二   1861年京师同文馆设立之初只是一个单纯地培养西方语言人才的机构。此后随着其不断发展,先后添设了撰修馆、天文算学馆和格致馆……京师同文馆对学生的升迁制度为:“大考绩优,可授七、八、九品官。在馆绩优学生,固有随时派充总署翻译,或赴有关衙门差委,或分赴各省任职,或随使出洋,或担任教职,出路不一而定,其七品官大考两次,可以投为主事”。……同文馆选送的官员分派到各衙门,尽管为数很少,但由于其知识的实用性,无疑会对传统的官员形成一定的冲击,给传统的衙门补充了新鲜血液。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逯慧娟《同文馆与中国文官制的近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选官制的特征和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科举文官制相比,近代同文馆选送官员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18-03-01更新 | 22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儒学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学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主干,还在于原始儒学本身的多因素多层次结构所具有的包容性质,这使它能不断地吸取融化各家,在现实秩序和心灵生活中构成稳定系统。由于有这种稳定的反馈系统适应环境,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表现为重“求同”。它通过“求同”来保持和壮大自己,具体方式则经常是以自己原有的一套来解释、贯通、会合外来的异己的东西,就在这种会通解释中吸取了对方,模糊了对方的本来面目而将之“同化”。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中国科举大事记

朝代概况
隋朝606年,科举制产生。整个隋朝,举行了五次考试,中举者总共十余人。
唐朝唐高宗时期颁《五经正义》于天下,令每年明经依此考试;武则天时设武举,由兵部主持。
宋朝992年,糊名考校(盖住考生姓名来改卷)成为定制;1015年,始置誊录院,令封印官封试卷后,由书吏誊抄为录本。1124年,礼部试进士一万五千人,徽宗特令增百人额。
明朝明太祖令“专取四子书命题试士”;明宣宗时始分南北中卷取士;明成化年间,八股文定型。
清朝光绪年间七月,废科举,广设新式学堂。

——据翟国璋主编《中国科举辞典》整理


(1)结合材料一指出儒学的突出特点,请以荀子思想、董仲舒新儒学、宋明理学为例加以说明。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科举制演变的趋势。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简析科举制对儒学和儒生的影响。
2021-05-08更新 | 1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以前,我国政治组织的形式总体上是一种以君主为首包括各级宗法血缘贵族的共同专政……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亦因为地方氏族组织的存留,尚未形成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包括没有一套有逐级隶属关系的地方行政系统和由中央直接任命的地方行政官吏。由于这些原因,学者或将我国春秋以前的政治组织形式归于早期国家范畴。

——沈长云等《战国史与战国文明》

材料二   周灭商前,商周两族的氏族制度都已经在解体,内部都已出现阶级分化,分化为贵族、平民两大阶级。灭商以后,周族社会阶级分化更加显著,步伐也加快。……贵族、平民、徒属、奴隶,加上被征服族的贵族、平民,这就是西周春秋时期社会的阶级构成。

——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

材料三   钱穆关于平民社会的阐述,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平民社会从秦、汉开始……他在许多情况下将秦以下的古代社会看作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历史大单元。钱穆说:“秦、汉以下的中国”,“当时已无特殊的贵族阶级的存在,民众地位普遍平等”。又说:秦、汉时代“平等社会开始成立”。……二是时至宋代,平民社会更纯粹。钱穆说:“自唐以下,社会日趋平等,贵族门第以次消灭。”

——选自《历史教学》2017年第16期《宋代“平民社会”论刍议——研习钱穆论著的一个读书报告》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早期国家政治组织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先秦至秦汉以后政治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秦朝至宋朝政治方面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1-12-11更新 | 6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