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福利国家的出现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8 题号:12401064
科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创造了不同于以往的物质文明,也深刻地影响和改造着人们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社会价值观念、社会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后的20年代,当西欧诸国还在战争废墟挣扎,努力恢复到战前经济发展水平时,在战争中大发其财的美国经济高度繁荣,收音机、洗衣机、小汽车已进入了寻常百姓之家。汽车的大量消费,改变了人们时空观念和生活观念,一时间,奢靡之风盛行。二战后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西欧国家经济繁荣时代的到来,这种高消费的时尚蔓延至欧洲,人们的衣食住行向着多样化和高级化的方向发展。人们也在尽可能地丰富精神生活,非物质消费的支出呈上升趋势。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与高消费并行的是西方国家的高福利政策,这一政策最早可上溯至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和德国俾斯麦时期的济贫法。但在当时,实行福利国家的社会条件尚不成熟。美国在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中,制定了一些社会保障政策。1932年第一次执政的瑞典社会民主党首次提出“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改革政策。二战后福利国家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在欧美国家广泛施行。福利国家政策包括:建立失业救济金、养老金、病休金和儿童津贴等;提供诸如教育、医疗、托儿免费或低费等,保证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福利国家政策的长期实施必然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矛盾,国家不堪负担。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年代后半期,美国在经济繁荣中实行怎样消费手段?简析其对美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欧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经济发展角度上看,带来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利国家政策的内容,并从经济角度,指出二战后实行的条件。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福利国家政策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初期,对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公职人员,实行“包下来”政策。同时面对严重的失业问题,政府明确失业救济和安置失业人员办法,稳定就业,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1953年开始,新中国将劳动用工制度的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建设计划,到1955年最终形成了统包分配、能进不出的劳动管理制度,实现了“全民就业”。“大跃进”后,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带来沉重压力。于是1961年政府实行“精简职工、鼓励返乡”和“支工”“支农”的政策,但效果不明显,1968年,中央开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形成了“亦工亦农”的独特就业模式。进入新时期,我国就业政策呈现多元化、市场化的鲜明特征。

——摘编自谢秀军、陈跃《新中国70年就业政策的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业政策的阶段性特征及主要原因。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公开保证将承担起不让任何人挨饿的责任。1933年,罗斯福签署《联邦紧急救助法》,并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负责直接供应救济物品和以工代赈。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规定了对受保人及其家属提供适当的保健和医疗服务等内容,力图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颁布《经济机会法》,推出了许多提高贫民能力的培训项目,尤其是那些受到歧视的黑人。20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实施大幅度的减税,以刺激投资,增加就业;同时,又大幅度减少政府的福利和救济开支。克林顿时代通过的《个人责任与就业机会调整法案》,大幅度减少用于直接资助贫困家庭的资金补助的比例,增加鼓励和帮助人们参加工作、自谋生路的资金比例。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和完善,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

——摘编自冯英、聂文倩《外国的社会救助》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2020-07-17更新 | 1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古今中外的政权都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的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减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只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2006年第10期〈新华社文摘〉

材料二   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的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三   


材料四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福利社会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负,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社会实施保障制度的具体做法。并指出田纳西等工程兴办的历史意义。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
(5)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体系的认识。
2017-07-14更新 | 4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发展。杜鲁门时期颁布了提高最低工资限额的法令,政府的福利开支也从1927年的25亿美元上升到1960年的970亿美元。1964年,总统约翰逊宣称“无条件地向美国贫困开战”。国会通过了《经济机会法案》,设立经济机会局,组建服务志愿队,为穷人改善居住条件、健康及教育提供支持。约翰逊时期美国财政赤字平均每年增长10%左右。然而,福利国家的覆盖面过广,使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基础——努力的人会变得富有,懒惰的人将承受苦难发生动摇,导致人们缺乏努力工作的动机,经济增长放缓。美国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情况也并没有因福利覆盖范围的扩大而明显改变。

——摘编自刘守旭《1973年—1975年美国滞胀危机成因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福利国家发展历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福利国家存在的问题。
2023-06-28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