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01 题号:12445373
回望改革开放,星火从穷乡僻壤燃起,自东南沿海而兴,终成燎原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30年来,人们曾经激烈争辩的“姓社姓资”问题,如今早已达成共识。……历经数轮成长周期的洗礼,经济变革的主题及公司成长的路径,几度转轨变型,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想。中国企业跋涉在一条十分独特的市场化道路上,它们在一系列看似偶发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过程中不断适应、顺势前行。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2008正在展开的未来》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78-1980年改革开放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关于““姓社姓资”问题”的认识突破于哪一历史事件,简述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1952-1978年经济结构出现了可喜的转变,1952年工业产值只相当于农业产值的1.%,1978年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已相等,中国在工业化道路上起多管并进。

——戴逸《中国经济的千年态势与复兴之路》

材料二我们过去三十年的改革,有两次大的推进:一次是1984年到1988年,就是20世纪80年代我们有一次大的推进;20世纪90年代又有一次大的推进。

——吴敬琏《中国怎样重启改革》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1952-1978年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结合所知识,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改革的两次大的推进的表现。
(3)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发生的主要变化。
2020-11-06更新 | 10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农”是近年来被持续关注的热点。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会议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全会突出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材料二 随着英国毛纺业的发展和“价格革命”的影响,羊毛价格大幅度上涨,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英国资本主义化的贵族强行圈占了大量土地,结果大批农民被赶出了土地。……美国代表着另外一种变更模式,随着工业革命的进步,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1892年内燃拖拉机在美国首先研究成功……1930年上升到93万台,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与此同时,大规模农场经营占据农业生产形式的主导地位,……到1930年农场上升到629.5万个,平均每个农场经营面积增加到953亩。这些大规模农场耕作方式先进,单位面积农产品的收获量高,其农产品价格比经营小块土地面积的自耕农便宜。于是,那些继续耕种小块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卖掉已经难以为继生存的那一小块土地,到现代大机器工业部门去谋生路。近代中国的农民离村发生在农村封建经济关系十分强大的背景下,农村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形式是小农经营,地主土地所有制及封建地租剥削广泛存在,封建高利贷关系十分盛行,广大无地、少地的小农阶层承受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在旧式封建经济关系网中,再也无法生存下去了,进城谋生成了他们维持小农经济的必要补充。
回答:
(1)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曾出现过哪些土地制度?
(2)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3)苏俄在列宁时期曾经对农业进行过哪些改革?对苏俄分别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4)材料二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有哪些启示?
2016-11-18更新 | 19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

消费水平
农村8.9%
城镇4.5%

—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有关数据编制

材料二1976年毛泽东逝世以后……,毛的继承者们发起了一场“现代化”运动,它不仅采取了……措施,……而且还继续往下走,走到了“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这些措施包括恢复家庭农场,取代人民公社;在工厂以个人经理取代革命委员会;奖优惩劣;从工业的自力更生转向大规模地引进设备和技术。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这些现象产生的政策因素。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判断中国“走到了‘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的时间,并概述“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初步建立的表现。

2018-09-18更新 | 1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