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对外交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30 题号:12478336
1864年,总理衙门刊印丁韪良译著的《万国律例》。是年普鲁士与丹麦战争,普鲁士兵船在大沽口扣留丹麦商船,总署援引该书,责其侵犯中国领海,普使认错。这表明当时中国
A.司法主权进一步丧失B.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C.摆脱不平等条约束缚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知识点】 对外交往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1874年,日军侵台,清廷毫不知晓,从而坐失良机。受此震撼,大多数朝臣认识到使臣驻外的重要性。李鸿章奏请,从熟读孔孟之书的翰林名士中选取“熟悉洋情之员”出洋,受到举荐的探花李文田却不愿出驻异邦,深避此差。一年多后,郭嵩焘在万众唾骂中,带着前途莫测的心情,出任了驻英公使。这反映出
A.近代中国外交的历程艰难B.洋务派着力维护宗藩体制
C.英日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D.知识分子的政治立场保守
2022-05-14更新 | 6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2】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     )。
A.极力维护朝贡贸易体制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努力走出天朝上国的幻梦D.对司法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仍懵懂无知
2020-07-11更新 | 399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真题 名校
【推荐3】2005年11月,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堪称中非合作典范的中非峰会在北京召开。与会领导人郑重宣示,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回顾历史,下列各项中,体现中非友好交往、团结合作的史实有
①1954年,日内瓦协议达成,结束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
②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与非洲民族独立国家掀起建交高潮
③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的不结盟运动诞生
④阿尔及利亚等国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6-15更新 | 27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