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宋明理学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 北宋五子、朱熹的思想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 题号:12500520
阅读下列材料,按所提要求作答。

材料一     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材料二     北宋理学家张载强调指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南宋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得之以为性,其张字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与黄宗羲同时代的顾炎武在其所著的《日知录》中骂道:“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上而分之国:今之居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荀子的共同主张,并指出他们的这一主张所追求的政治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张载等宋代理学家的思想情怀,并概括朱熹等理学家为“天地立心”最突出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其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观点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儒家政治,并非一无可取,在几千年与王权又联合又斗争的历史实践之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智慧:道统与政统的双重权威、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天下、民间的清议传统、文官考试与御史制度等。这些政治智慧与制度实践以民意为依归、以天理为最高价值,以儒家士大夫为社会中坚力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独霸天下,使得中国政治在若干朝代和历史时期之中保持了清明、理性与有序,使得古老的中华帝国在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和文化多元的土地上,持续了二千多年的文明历史。

——摘编自许纪霖《儒家孤魂,肉身何在?》

材料二   启蒙学者强烈抨击宋明理学,包括王门后学“空谈心性”“游谈无垠”的虚夸学风;揭露道学先生平日高谈阔论,大讲“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一旦国家有事,则“蒙然张口,如坐云雾”(黄宗羲)的虚弱本质,指出这种“空谈”“蹈虚”学风祸国殃民的恶果;另一方面,由于“致良知”说把中国中世纪哲学意识发展到极端,并使心学理论内部孕育着自我否定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良知”学经过王门后学的引发,特别是泰州学派的分化,为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创设了理论前提。

——刘辉平《王阳明心学与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汉代和宋代儒学的有关史实,说明 “传统的儒家政治”是怎样“与王权又联合又斗争”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早期启蒙思潮与心学之间的关系并简评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潮。
2020-11-24更新 | 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三   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2019-06-20更新 | 2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材料三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汉武帝为了尊儒,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认识论?
(3)据材料三,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2019-04-17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