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9 题号:1250356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希特勒统治德国以前,世界的科学教育中心不在美国,而在德国。19世纪后半叶,德国就进入了科学与教育的辉煌时代,超越了英国和法国,成为世界科学文化中心……截至1933年,德国共有32名获奖者,美国只有5名获奖者。希特勒上台以后,推行种族主义政策,使得50万犹太人被迫流亡他乡,美国接收了这些难民中的四分之一,并给难民中的知识精英们提供施展才华的环境,使得世界科学文化中心发生了一次洲际大转移,从欧洲转到了北美洲,从德国转移到了美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45年,德国的三项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在世者只剩14名,而美国已经有25名。难民知识精英们把德国学术体系中最先进的方法论和最严谨的学风带到了美国,奠定了美国在全世界科学教育上的领先地位。到今天,美国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已经超过200名,有的年份的三项诺贝尔科学奖甚至被美国科学家包揽。

——摘编自李工真《文化的流亡》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首先离去的当然是来自欧洲的犹太难民。他们感谢上海这个“诺亚方舟”使自己免遭纳粹毒手,但他们毕竟只是把上海看作临时避难地,并无长期居留的思想准备。一俟世界各地硝烟散尽,和平恢复,他们便着手去寻找一个可以永久居留的新家园。此外,他们大都有家属和亲友没能逃离欧洲或逃到了世界上其他地方,在战时与他们失去了联系,因此战争一结束,他们便急于探寻亲人的下落或去与亲人团聚。这也是他们在战后急于离开上海的一个原因。

——潘光、周国建《二战后在华犹太人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特勒迫害犹太人的原因。对德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概括欧洲难民知识精英们对美国发展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成为容纳犹太难民“诺亚方舟”的背景。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部分欧洲犹太难民离开中国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末出现了一个不同以往但规模更大的移民浪潮。1990年,合法的国际移民有将近1亿人,难民约1900万人,而非法移民至少达到了1000多万。这个新移民浪潮部分是非殖民化、新国家的建立,以及鼓励或强迫人民迁移的国家政策的产物,但同时它也是现代化和技术发展的结果……正如西方的经济增长刺激了19世纪的向外移民一样,非西方社会的经济发展同样刺激了20世纪的向外移民。

——摘编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末大规模移民的主要迁移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历史研究离不开时空信息,请列举绘制一幅人口移动的历史地图所应具备的要素。
2023-09-06更新 | 2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族观与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息息相关,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材料一   美国建国初期,为了整合社会、巩固新生政权,盎格鲁一撒克 逊新教徒白人文化成为民族同质化的建构基础。19世纪中期以后,随 着西进运动步伐的加快,东南亚百万移民冲击了美国的白人文化,美国 的熔炉(民族同化)政策应运而生。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维护移民的权 利也成为美国吸引和稳定外来移民、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政策,主张不 同价值观的共存,把少数族裔的生活方式看成是合法的多元文化主义也由此产生。现今美国的印第安人虽有保留地制度,但其自治权仍得不到有效保障,贫困率也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美国主流社会对印第安文化的压制和同化思想根深蒂固。少数族裔在经济上不能同工同   酬,政治上待遇不平等,在工作、移民、教育及居住等方面的歧视比比皆是,虽然美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族群归类”和“种族识别”,但是宪法不承认民族的群体权利,仍是以公民权代之。

——摘编自雷振扬、裴圣愚《如何看待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国情,逐渐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新中国建立后,相当一部分 少数民族还处于奴隶社会甚至原始社会时期,党的民族政策迅速改善 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形势和群众的生活。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各少数 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1978年中组部专门发   文要求尽快配备少数民族干部担任民族自治机关一把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并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摘编自左岫们《新中国民族政策优势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以民族平等为视角》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空喊着民族主义,其理论也只有一个框架,没有形成自己的完整的一套民族理论体系,所制定的民族政策,由于内战、 航日战争等原因也多数未能具体实施。 …… 国民政府在某种程度地继   承了孙中山的民族思想 ……但其阶级本性又在民族政策的具体实践、 理论发展等过程中最终背弃了孙中山的民族思想,最终连同自身走向灭亡,总体来看,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族政策存在着严重缺陷。

——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差两国对待民族群体的差异及其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正确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认识。
2022-11-01更新 | 11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 - 20世纪(二战前)世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劳务移民的主要流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20世纪(二战前)世界人口跨地区转移的特点。
(2)与图1相比,图2中移民方向发生了什么变化?并从移民移入地方面说明其成因。
2023-05-04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