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20 题号:1254710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重视西南地区的治理。顺治帝指出:“滇黔阻远,尚未归诚。朕将以文德绥怀,不欲勤兵黩武。”在这一基本原则的影响下,许多土司主动投诚。但面对如马乃、乌撒等“阳顺阴逆,中怀叵测”的土司,则“悉心筹画,相机歼剿”。雍正年间,鄂尔泰开始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改土归流中提出“江外宜土不宜流,江内宜流不宜土”的策略,既要废除不法土司,还要严格控制未改流的土司。如一些地区的土兵有额定编制,征战时均按定额征调;对土司的考核、二年大计,均依流官之例等。清朝统治者鼓励内地人民到西南边疆地区垦荒种地,移民的迁入带来了高产作物的普遍推广。清廷下令在全国各地设立政府兴办的社学,传播儒学,学习汉语,改变落后的风俗习惯。

——摘编自余文兵《帝国深入西南边地-清中期中央政府对滇缅边区的治理(1723-1840)》

材料二



图2康熙年间颁赐与唐崖土司的印信图3乾隆年间平定大小金川得胜图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对西南地区治理手段的特点和意义。
(2)材料二中图2的史料类型是什么?如果以此推断康熙帝采用怀柔政策治理西南地区是否合适?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材料   明朝在西藏建立军政机构的同时,通过诰封、赏赐等手段,使西藏各地僧俗首领直接受命于朝廷。1653年,清朝以五世达赖进京朝觐为契机,对五世达赖等进行了正式册封,并赐金印金册,中央对转世达赖的册封逐成定制,并延续至今。清代还继承了明朝对西藏的多封众建、分而治之的策略,形成各教派势力均衡存在、相互牵制的格局。明代以来,一直对西藏实行“薄来厚往”的贡赐政策和“茶马互市”的贸易政策,清朝时这些政策得到进一步深化。同时清朝一改明朝羁縻而治,不介入的间接治藏策略,不仅在西藏驻军,建立驻藏大臣制度,而且制定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驻藏大臣、达赖、班禅的地位和权限,确立了驻藏大臣对藏政的领导地位。

——摘编自马啸《明清与西藏政治互动策略之比较》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在治理西藏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治理西藏的历史意义。
2021-05-25更新 | 1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通用语推广大事记(部分)

时期大事记
西周职官外史的职责之一即“掌达书名(书名:书写的文字)于四方”。周宣王时,编纂识字课本《史籀篇》。
以原秦晋方音为基础形成“通语”,以隶书为通用文字,编纂了一大批推行通用语言文字的字典辞书。规定学童必须能够背诵、讲解和书写八种字体九千字方能为吏。
隋唐隋朝整理的声韵书籍《切韵》在唐代被定为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政府政组纪刊定制作《字样》《干禄字书》《五经文字》等颁行天下。
明清明初颁行“参考中原雅音”编订的《洪武正韵》·雍正帝下旨“以福建、广东人多不诸官话、着地方官训导”,并设正音书院,教授南方的官员和读书人标准“官话”。

——据孙海娥《我国国家通用语》等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对通用语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1982年,首次将“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载入宪法,这既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民族团结的目的,也有全面发展经济的考虑。200010月,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诞生,其中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2012年国家语言文字发展规划中增加了“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要求。2018年“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发挥普通话在促进劳动者就业方面的重要什用,打赢脱贫攻坚战。

——据永全《新中国70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政策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推广通用语的措施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我国国家通用语推广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1-01-29更新 | 3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

——引自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且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之为夷狄。如三代以上之有苗、刑楚、猃犹,即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也,在今日而目为夷狄可乎?至于汉、唐、宋全盛之时,北狄、西戎世为边患,从未能臣服而有其地。是以有此疆彼界之分。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清)雍正帝编纂《大义觉迷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元元之民”“莫不虚心而仰上”的原因。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阐述“秦并海内”和“大一统”政体建立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雍正的民族观,并指出“我朝”“疆土开拓广远”的意义。
2021-12-01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