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58 题号:12557627
“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闲、八小时睡眠”,曾经是西方工人阶级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3年美国一家工厂制订的工人每日时刻表及译文(局部)


材料二   欧美国家实现八小时工作制历程表


——摘编自徐晓飞《十九世纪西方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艰苦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美国工人阶级工作状况及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期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斗争的特点,简要谈谈你对20世纪初西方企业主支持8小时工作制这一现象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荷兰工商业最发达时,资本积累高于欧洲各国的总和,对外投资是英国的15倍还多,荷兰的衰落首先表现在海军的废弛。因政治制度的缺陷,海军建设缺乏资金,海军将领退役成风,回家坐享退休金,眼看着军舰在港口腐烂,海军的荒废是荷兰的自杀行为。金融大国使全民都成为食利阶层、享乐成风,不思进取,经商和冒险都受到鄙视。18世纪正是欧洲各国振兴的时代,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荷兰人手足无措、无可奈何地让位于更有活力的民族。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荷兰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

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经典力学。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在工厂正式投入使用。

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1860年,工业产量英国排世界第一,美国排世界第三。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894年,工业生产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生产量等于欧洲各国生产总量的一半。

1898年,美国领土面积达933万平方千米,相当于整个欧洲。

1910年,殖民地面积英国排世界第一,美国排世界第四。

1911年,美国人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则》,阐述标准化方法是科学管理的方法。

1914年,美国人亨利∙福特首先采用流水线生产方法。

1937年,英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占12.5%,美国占41.4%。

1944年,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45年,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总部设在华盛顿。

1948年,英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占11.7%,美国占56.4%。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2)时间是构成历史的基本要素,而时序是能够将一切历史事物贯穿起来的线索,反映出历史事物演变交替的因果关系,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个国家概述其崛起的重要步骤及其内在联系。

(3)综上,你认为影响国家兴衰的因素有哪些?

2017-04-19更新 | 16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思想家柯耶夫说:“为了理解世界历史的宏伟建筑和世界历史的建造过程,只需知道用于建造它的材料就够了。这些材料就是人。为了知道历史是什么,必须知道实现历史的人是什么。·在人那里,在每个人中,有某种促使人——消极地和积极地——参与世界历史的完成的东西。”但是,这里的“人”具有内在的区分,那就是参与缔造“世界历史”的“建筑工人”“建筑师”和少数“仅限于谈论不是通过他们的行动创造的东西”的“知识分子”。

——摘编自冯庆《“世界历史”的内与外——欧洲近代政治史观下的审美启蒙难题》


材料反映了“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2-05-13更新 | 9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


——摘编自潘教峰《五要素影响世界科学中心转移》

材料二   从鸦片战争到1895年,清政府主要引进军事技术和少数相关技术,对西方技术体系一知半解,未发展机器制造等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这样,技术上落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循环。从1895年到1949年,国家陷入社会动荡与民族生存危机,国家的大量财政收入用于各种战争。从光绪新政到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国家决定全面接受西方技术与科学,促进工业化建设。然而,各种举措都因为国家积贫积弱、社会动荡与日本侵华战争而难以彻底落实。

——据张柏春《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各自的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对中国的影响。
2019-10-01更新 | 1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