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9 题号:1269787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4年,北京政府公布了《国币条例》,规定本位币为银元,其正面铸有袁世凯肖像及铸造年份,背面铸有嘉禾花纹及“一圆”字样,俗称“袁大头”。该币币型划一,重量成色又都严格按照规定铸造,所以全国各地通行无阻。虽穷乡僻壤也可见其踪迹,并逐步排斥了外国银元。1927年北伐胜利后,因民众厌恶袁世凯,所以停铸袁头币,改铸“中山开国纪念币”,称为“孙币”或“船洋”。正面为孙中山半身头像,背面有帆船图案。从此,“袁头币”与“船洋”同时流通,其他中外银元逐渐退出流通。但在实际流通领域中,银两制度仍继续存在,国际收支和国内大笔交易还用银两记账,而实际支付多用银元。货币的不统一严重阻碍着国内商品的流通,反为外货倾销提供了可乘之机,社会各界纷纷要求“废两改元”。19333月,国民党政府正式宣布“废两改元”。规定自46日起,所有公私款项的收付、契约票据的订立、一切交易的进行,“须一律改为银币,不得再用银两”。持有银两者需按规定交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到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兑换银币。至此,“废两改元”完成,经历了400余年的银两制度,从此退出货币行列。

——摘编自许弘《近代中国银货币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政府货币“废两改元”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政府货币“废两改元”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最初使用海贝作为货币。商朝后期,出现铜铸币。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使用布币、刀币、固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秦朝将各种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 式在此后被长期使用。由于铜钱本身价值低下,民间又有囤积或铜铸器皿的习惯,所以铜钱流通 量仍然不足,无法满足商业发展的需要,出现“钱荒”。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 的纸币“交子”,作为辅币使用。元朝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末滥发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于是明朝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明朝中后期,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晚清时,政府开始铸造银元。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 元为法定货币。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规定白银国有化,禁止白银外流,这为抗战胜利 做出了巨大贡献。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国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银圆券,但仍以失败告终。币制政策是国民党政权垮台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形势的发展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来替代原根据地种类庞杂、折算不变的货币。为此,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12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法定货币。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等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货币制度发展历程的特征。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币诞生的背景。
(3)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货币制度对社会治理的影响。
2022-03-31更新 | 4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顾炎武认为偏僻地区征赋用银,致使“谷日贱而民日穷,民日穷而赋日诎,通欠则年多一年,人丁则岁减一岁”。顾炎武把“倚银而富国”比喻为“恃酒而充饥”。王夫之说用银使人“弃本务”,还说开采银矿造成“贪惰之民皆舍其穑事”。

——摘编自钟祥财《对明清之际黄宗羲等人的货币思想之我见》

材料二   白银流入的意义除了财政白银化之外,还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因为农民缴税不能缴实物,而要到市场上把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卖掉,换成银子。在古代中国,市场则被国家作为其组织财政的工具。以征收货币来强化国家的财政储备,以及灵活开支,是财政市场由以建立的一个方面;以专利制度(引者按:如盐铁专卖)来弥补税人之不足,则是财政市场由以建立的另一个方面。

——摘编自程念祺《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材料三   古罗马钱币的材料主要是金、银、青铜和纯度不高的紫铜。除了极为个别用手工雕成的母线以外,硬币的制作无非是浇铸和冲压两种。古罗马钱币的基本单位是阿斯,阿斯本是当地人的计重单位,相当于12盎司,即1拉丁磅,一定重量的金属具有一定的价值,这和我国古代货币中的半两、五铢相同。罗马共和国时期的铸币和冲压币正面常是罗马诸神,后面则是舰船、马匹、驰骋的武士等等,没有文字;罗马帝国的钱币造型大致相同,正面是当代皇帝的头像,周围是一圈文字形式颇像现代硬币,背面图案多种多样。

——摘编自王传晋《丰富多彩的古罗马钱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思想家反对用银的理由,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钱币的特点。
(3)综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货币发行和流通的主要因素。
2022-12-11更新 | 19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甲午战后,清政府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为解决钱荒问题,为统一铸币权,清政府决定在天津设立国家造币总厂。1909年,规定由大清银行垄断纸币发行权。1910年,度支部正式颁布《兑换券纸币则例》,清政府为加强对新币制的管理,颁布了《银本位币制则例》24条,还对新式币制的种类、重量、成色、铸造、发行以及流通等都做了具体规定,正式确立了银元的本位币地位及铜元的辅币地位。为推行新币制,19114月,与美、英、法、德四国银行团签订了《币制改革及东三省实业借款》合同。由于清末新政的巨大开支,导致币制改革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邹丽霞《晚清货币本位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货币本位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货币本位制度改革的影响。
2023-09-25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