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经济类热点 > 民生问题、人文关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1 题号:127226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引发的经济和社会变动,普遍的失业、流浪和贫困现象对英国社会秩序造成较大的冲击,危及统治者利益。1601年英国议会颁布《济贫法》,企图以福利救济、以工代赈、劳动培训等方式,对贫困者的生活给予一定的“保障”。1723年,英国议会颁布法令,要求各地方政府广设“贫民院”“习艺所”,加强“院内救济”,禁止“院外救济'1795年,工业革命的冲击、农业歉收造成的饥荒、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以及政府卷入对法战争,造成英国社会动荡不安,英国部分地区开始流行斯皮纳姆兰制。在“公平收入”的口号下,它规定对每个在固定收入水平线以下的劳工按照面包的市价和劳工家庭成员的人数进行补贴、救济,保障其最低生活。

——摘编自李宏图、沐涛、王春来、卢海生《工业文明的兴盛一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二   1949年至1956年,我国颁布和实施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医疗卫生、农村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确立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框架。在社会救助方面,194912月,政务院发布《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由中央组织全国性的救灾工作。19506月,政务院发布《关于救济失业工人的指示》。在社会保险方面,19512月,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范围不断扩大到包括城镇机关、事业单位之外的所有企业和职工。在医疗保障方面,确立了公费医疗制度。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确立了面向乡村孤老残幼的“五保”制度。19566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文姚丽、刘振华《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历史演进综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近代英国和新中国初期社会保障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社会保障建设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知识点】 民生问题、人文关怀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西人文精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各自的文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中西人文精神仍熠熠生辉。

材料一   中国古代,作为国家主流思想的正统儒学,关注人与社会,关注现实现世。人类一切活动,均以人类自身的存在与人类社会的完善为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只能依赖人类自己。正统儒家否定对于超自然力量的依赖、崇拜或信仰,坚持依靠人类自身的智慧与力量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在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方面,强调从人的本性与特征出发,构建有效的规范体系与管理机制,特别注重在精神引导方面,根据人性的善恶,确定道德的主导作用。

——摘自朱勇《中国古代社会基于人文精神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

材料二   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启蒙思潮首倡人文主义,也从此奠定了西方人文主义的基本传统。从词源说,Humanism(人文主义、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源于拉丁语Humanitas(人文的),其基本精神在于强调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它的批判矛头直接指向封建意识形态、等级制度和宗教神学。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思想家把人本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观,出现了天赋人权论,认为人的平等、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但是被君主制国家剥夺通过暴力革命来夺回它们。人本主义成为为资产阶级革命张目的政治口号。

——摘自王寒松《中西人文主义精神比较》

材料三   西方以强调个体价值为特征的人文传统,在现代化过程中曾经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同时又引发出若干弊端;中国强调社会人格的人文传统,缺乏自发走向现代的动力,却有可能在经过现代诠释以后,为克服某些现代病提供启示。因此,不能简单对西方人文传统或中国人文传统一味褒此贬彼,而只能将它们置于历史进程中加以具体分析,并试图在现代生活实践中探索二者统合的可能性。

——摘自冯天瑜《略论中西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正统儒学思想中体现人文精神方面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人文主义主张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西人文精神的差异。
2020-01-15更新 | 23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近代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经历了漫长艰难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前期,革命派势力的发展,妇女教育的振兴以及大量知识妇女的出现,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大量知识女性投入推翻满清王朝的斗争中。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妇女亲自参加战斗,组织后援队、救护队,或在后方募捐与宣传,积极地尽着女国民的责任。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女性参政运动一直围绕向临时政府要求“男女平权”,经历了和平请愿、武力抗争,最后失败。

——摘编自邱晓勇《从“孙中山复参政同盟会女同志函”谈民国初年女性参政运动》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女性解放被纳入阶级解放运动中,伴随着阶级斗争的每一次胜利,女性逐步获得了平等的地位。在1928年颁布的《井冈山土地法》中规定“以人口多少为原则,男女老幼一律平分”,首次赋予了农村女性享有与男子均等的土地权。1934年公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男女婚姻自由原则和实行夫一妻制,从制度上确定了家庭中的性别平等。1931年中共苏维埃政府颁布的《宪法大纲》中明确承认了女性平等的政治权利,规定“不分男女、种族、宗族,在苏维埃法律前一律平等”。在政治上农村女性也获得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彻底铲除了女性在政治上受压迫、受歧视的经济根源和政治根源,中国女性第一次真正获得法律上的政治权利平等。

——摘编自祝平燕编著《女性学导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女性参政运动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通过法律保障女性权益的意义。
2021-02-23更新 | 9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工业化进程下,城市贫困人口飞速增长.他们居住环境脏、乱,缺医少药,治安混乱。英美发起社区睦邻组织运动,通过社区资源扶危济困。德国部分城市通过社区组织卫生、宗教与教育等力量进行济贫改革。二战以后的一段时期,信息化与城市化影响了社区发展,造成了社区衰败。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自由主义兴起,国家对社会个体的照顾逐渐被社区照顾代替。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社会冲突和矛盾凸显,社区主义应运而生,社区作用被重新发现。英国发起社区战略,强调社区公共服务改革与民主参与。但欧美国家公共服务供给的民营化仍然存在代理上的碎片化。现代社区对生活营造的忽略使各个家庭之间难以沟通。另外,后现代社会的功利主义与自我意识使得人们强调个人利益,而不是对群体的忠诚,传统的联系和价值标准被削弱。欧美社区建设的重点逐渐放在了居民自强自立精神的培育方面、社区居民人际关系的协调,力图在城市恢复或重建那种守望相助、睦邻友好的和谐的社区生活。

——摘编自吴素雄吴艳《欧美国家社区治理的结构、功能及合法性基础》等

材料二   2017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文件提出,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幸福家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可靠保证。

社区治理建设目标:支持社会组织承接、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团队参与的工作体系;积极引导驻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加强城乡社区环境综合治理,做好城市社区绿化美化净化,着力解决农村社区垃圾收集、污水排放以及散埋乱葬等问题。创新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运营机制,提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利用率。探索建立社区微型消防站或志愿消防队

在实践中,中国各地注重培育社区文化品牌、注重提升社区文化参与度,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例如,北京市通州区以才艺展示、挖掘社区能人等举措建设楼门文化,带动党员、积极分子、文艺骨干参与,改善了人际关系、构建了和谐社区。

——摘编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美社区治理的变化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新时代中国社区治理特点和意义。
2022-06-13更新 | 3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