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 主要的手工业部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 题号:1273654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官私手工业,诸如采掘冶炼以及铸钱、伐木、造船、建筑、制瓷、雕漆等手工业,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一些手工业特别是采掘冶炼手工业等,规模扩大了,技术改进了,产量较诸前代成信地或成若干倍地增长起来。各个手工业生产部门中都出现了富有创造性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手工业的高度发展,对宋代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使宋代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房于世界最前列,

——摘编自漆侠《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   北宋和平的环境,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城市与乡镇经济的繁荣,都为手工业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尤其是到了北宋中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租佃制生产关系契约化的普及,佃户在秋收后可以自由迁移,地主不得无理阻拦的政策,推向社会经济最发达的两浙路,以及长江中下游和以南的整个东南地区,促进了宋代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陈振《宋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手工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景德镇的制瓷业历史悠久,是我国著名的“瓷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邑志》云:“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

于是昌南瓷名天下。”……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因改名景德镇。……共计一环工方,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仿古法先,花样品式,咸月异岁不同矣。……业制陶器,利济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清嘉庆蓝浦著、郑廷桂补辑《景德镇陶录》

材料二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府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

材料三   明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籍此食者甚众。”


(1)据材料一,指出唐宋时期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二中提到的“官窑”、“民窑”的主要不同。
(3)材料二、三反映出明清时期景德镇的制瓷业中出现了什么现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020-07-01更新 | 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禹,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禁酒。直到明清时期,各朝代都有禁酒令。秦律规定:“百姓居田舍者,毋取醢(沽)西(酒),田墙夫、部佐谨禁御之,有不从令有有罪。”北魏文成帝更加严厉规定:“酿、沽、饮皆斩之。”历代统治者为了禁酒,“捕之”“杀之”,甚至“有罪”“斩之”,加上佛教是中国人信仰的主要宗教,佛教也是反对饮酒的,无论在家、出家,戒律上都一律禁止饮酒。

——摘编自周佳鑫《浅谈中西方酒文化的差异性对比》

材料二   宋以前,我国只有带“丝”字旁的“绵”字,没有带“木”字旁的“棉”字。“宋元之间始传其(棉)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朱元璋重视棉花的生产,曾令天下“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倍之”。课征税额规定:麻亩课征八两,棉亩四两,不种麻和棉,出麻布和棉布一匹。明朝中后期,人们结合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将棉花品种以及棉花加工工具都做了很大的改进,甚至出现了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萌芽的手工业工场。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也将棉布的品种做了重要详细的介绍,如“江花出楚中”“北花出山东”“浙花出余姚”等。

——摘编自王璨《明清关中棉桑关系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禁酒的基本措施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棉花种植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19-09-15更新 | 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棉业的发展始自宋代,元代黄道婆改善弹棉纺纱工具,棉品加工更上楼阶。明政府规定有地5亩以上的至少植棉半亩,“十亩以上倍之”,棉布逐步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18世纪初期起,伴随着葡、荷、英等西洋商人从海路纷至沓来,中国的棉花经济体系,已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中国境内的国内经济体系,而开始受到远离国境的异域影响。输华的棉花和由华输出的棉布成为西商的大宗贸易货物。“南京布”在欧洲成为时髦人的衣料,18世纪英国绅士的流行时装中就有使用中国紫花布裁制的裤子。19世纪20年代后,中国土布出口逐步下落。

——摘编自郭卫东《丝绸、茶叶、棉花:中国外贸商品的历史性易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8至19世纪初期中国棉纺织业对西方的影响。
2019-06-28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