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开辟新航路 >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4 题号:1274148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人是这次航海运动的先驱。1291年年初,意大利人就从非洲的西海岸乘橹船下海,试图从海上到达印度,但后来再也没有见到他们。由于意大利人船舶设计的保守性,其领先地位不久就被从公海出航的弗兰德斯人、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取代了。尤其是葡萄牙人,在船舶设计、航海与海上历险的各个环节都富有进取精神。被誉为航海家的亨利王子的理想与奉献是地理知识取得巨大进步,以及15世纪欧洲人地理大发现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美】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史―从旧石器时代至今》

材料二   当葡萄牙人沿着非洲海岸向印度探航时,西班牙支持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也在一心一意地寻找去东方的新航路,哥伦布计划从西欧出发一直向西航行。西班牙君主热心支持哥伦布的航海事业,并拿出大量资金,帮助他继续进行远征。地理大发现只不过是伊比利亚人进行海外扩张的序幕,葡萄牙和西班牙很快就走上了殖民征服的道路,分别在东方和新大陆建立了各自的殖民帝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葡萄牙两国在地理大发现中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葡萄牙、西班牙两国分别“在东方和新大陆建立了各自的殖民帝国”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十三四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这种处境开始改善。

——《白银资本》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开展了以“三角贸易”为特征的西方疲民掠夺。欧美商人将廉价①运到非洲换取②,再将换取来的②运到类洲卖掉,然后从矣洲购回生产原料③,制成商品再运到非洲以换取奴隶,如此的循环贸易活动对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



(1)根据材料说出十三四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2)根据你对三角贸易的了解,描述欧洲、非洲、美洲之间的3个贸易航路的主要内容。三角贸易对欧洲的历史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2019-07-21更新 | 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15 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使运抵西欧的货物不仅量少,而且比原价高 8~10 倍。当时,文艺复兴鼓励人们勇于冒险,大胆追求财富以实现个人价值。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   公元 1500 年前后,世界各大洲结束了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汇合交融。最活跃的是欧洲的商人们,他们把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物品运到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销售,然后把欧洲、美洲的物产运到世界各地。商人们赚取了利润,而物产的流通则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从那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摘编自《历史地图册·必修Ⅱ》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一中A、B、C三条航海路线分别是由谁开辟的?
(2)据材料二,概括该事件产生的历史原因。材料二中“文艺复兴”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理解。
2021-04-18更新 | 8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不同的史书呈现不同的世界,也体现了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
材料一   4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关于历史的终极是“上帝之国”在人间实现的思想,支配着中古时代的西欧史学。基督教史学的世界,等于基督教传播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以欧洲为主体,外于此者,按基督教教理,除了圣地巴勒斯坦,都是应受天谴的异教土壤,理应排斥在沐受神恩的这个世界之外。
材料二 司马迁的《史记》所记史事的地理范围被笼统地称为“天下”,东起朝鲜,西讫大夏、安息,几乎是亚欧大陆的一半,扩及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所知道的世界。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在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虽然薄于“蛮夷”,但毕竟包括了同时代已知的世界。
——以上材料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海国图志》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钩稽贯串,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大都东南洋、西南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八,大小西洋、北洋、外大西洋增于原书者十之六。又图以经之,表以纬之,博参群议以发挥之。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谭(注:通“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叙
材料四   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史书在认知世界方面存在的局限。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对世界的认知视野上有何重大变化?结合中外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其变化原因。
(3)根据材料四指出西方史学家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世界史观的发展变化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2016-11-27更新 | 3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