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37 题号:1276158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广州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外贸海港,宋立国后率先在此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稍后不久,又在两浙路置司;咸平二年,则于杭州、明州各置市舶司,泉州市舶司迟至元裕二年设立。宋人赵汝适在泉州亲自“询诸贾胡,俾列其国名”,在其《诸蕃志》中列出了与宋代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名称超过了六十个。元丰年间,宋政府为保障入港商船的安全及防备走私,开始执行“望舶之制”,专门在广州、泉州等港设置了望检司。两宋海外贸易的规模之大,在市舶司净利收入中可略见一斑。宋初59万缗,治平63万,元祐末41万,徽宗时110万,绍兴年间更高达200万。宋代海外贸易的范围自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确为汉唐所未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它借助海外贸易这一个充满巨大经济利益的平台,吸引着国内外的经济要素不断进入近海区域,参与到近海市场的经济活动之中,从而为近海市场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廖伊婕《宋代近海市场研究》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有了较大增长。从1877年开始,中国对外贸易经常性国际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1978200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5%。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呈现总体逆差,逆差累计额达381亿美元;90年代(除93年外)基本为顺差,顺差额为486.5亿美元。90年代到我国入世前,我国对225个税率下调,减少和取消配额和进口限制等非关税壁垒,以及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等制度,在出口方面实行出口退税制度,确立了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以及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为我国成为国际贸易大国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孙玉琴等《中国对外开放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1、图2的史料价值。
2020-09-28更新 | 22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材料   汉武帝时开通的西北丝绸之路,是中国对外贸易兴起的重要标志。汉朝时,中国对外贸易以陆道为主,兼行海道。除西北丝绸之路外,还有西南丝绸之路和东北丝绸之路。此外,两汉时,与中国开展国际贸易业务的国家有五十多个;国际贸易足迹远达安息、罗马等国家。唐朝始设市舶使,这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最早出现在海上贸易频繁的广州。宋初设市舶司时,明确规定出海商舶须申领“公凭”,上报引目,这引目相当于今天的进出口货物报税清单。明清时期,中国对外贸易逐渐萎缩。

---倪方六《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以前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021-11-14更新 | 13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80年代的美国在政治上是特别得天独厚的:那里既有继承自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又有从法国启蒙运动中吸收的许多英国所没有的有关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在后一方面,美国人在殖民地时代和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显然起过重大作用,它为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实现对英国的重大超越提供了可能。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下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选区调整和各选区议员名额重新分配简表。

选区议席分配
56个不到2000人口的选区取消111个议席
31个有2000~4000人口的选区取消32个议席
新兴工业城市选区获得65个议席
北方郡选区获得65个议席
苏格兰和爱尔兰选区获得13个议席

(注:表中取消的143个议席分配给了新兴工业城市、北方郡及苏格兰和爱尔兰)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能够超越英国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一中的“重要理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政治影响。

2018-12-01更新 | 4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