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3 题号:128017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罗愿(11361184年),字端良,徽州歙县人,少博学好古,有经纬之才。他所处的南宋,是一个金人入主中原,国家积弱不振的时代。对此,许多学者希望通过修撰地方志书,以激发乡邦人士爱国爱家的热情。在徽州知州赵不悔的支持下,罗愿开始撰写《新安志》。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罗愿“访故老求遗事”,收集计簿、前史、杂家稗说等资料并加以考证,于南宋淳熙二年撰成该志。

《新安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赵不悔盛赞山川道里之险易,丁口项亩之息耗,赋贡物产之阔狭,以至州土吏治、风俗人才,皆条理错综,聚见此书,曾无遣者”。该志撰成后,其体例为后世效法,至今仍是徽学和宋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基本资料。

——摘编自刘道胜《罗愿与<新安志>》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愿撰写《新安志》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愿《新安志》撰成的意义。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萧何死后,曹参继任为相国,一切事务都遵守萧何制定的规约。曹参专门选那些呆板木讷的忠厚长者为官吏,对那些说话漂亮,严酷苛刻的人就把他们赶走。曹参日夜喝酒,官员们来找他谈事,一来人,就把酒递给他们喝。饮酒间隙,官员们又想说话。曹参又让他们喝酒,直到喝醉以后离开。久而久之,官员们整天饮酒唱歌。曹参的随从实在看不下去,就把曹参带到官员们喧闹之处,希望曹参制止他们。谁知曹参竟取来酒和这些官员们呼应唱和起来。曹参见人有小的过错,一般都替别人遮掩,所以经常无事。汉惠帝听说后责怪曹参不理国事。曹参说:“陛下您和高皇帝(刘邦)相比谁更圣明?”惠帝说:“我怎么敢与先帝相比。”曹参又说:“陛下看我和萧何哪个更强?”惠帝说:“你比不上萧何。”曹参说:“陛下您说的对。高皇帝和萧何平定天下,已经制定了明确的法令,现在陛下只要无为而治就行了。像我这样的人,只要恪守职责,遵循法令不变不就行了吗?”惠帝说:“好吧,你继续歇着吧。”

——据《汉书·萧何曹参传》编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出西汉相国曹参的所作作为,并指出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价曹参其人,并围绕“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提出自己的看法。
2021-01-03更新 | 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顺治八年施琅与郑成功反目,郑成功诛杀施琅父兄,施琅再次降清。康熙三年,施琅两次进军澎湖、台湾。但因飓风所阻,均以失败告终。清政府没有采纳施琅再次上疏要求征台的意见,将他调入京师为官。在京期间,他一面继续上疏征台,一面广交朝中大臣,争取他们对统一台湾事业的理解和支持。康熙十九年,“三藩之乱”即将平定,台湾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康熙二十年,施琅再度被任为福建水师提督,他积极训练水师,督造战船,全心筹措征台计划。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统率大军进军台湾,郑军投降。施琅并不讳言“窃意藉此可雪父弟子侄仇恨。”但他收复台湾之后,礼待郑氏集团,公义私恩清清楚楚。这对于稳定台湾的局势,争取台湾军民的拥护,使清政府有效地控制台湾起了重要的作用。收复台湾后,康熙认为“台湾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施琅上疏力谏,在《恭陈台湾弃留疏》中指出,纳入大清版图可“资皇上东南之保障,永绝边海之祸患”,同时台湾“野沃土膏,物产利溥……无所不有”。施琅还指出:“此地原为红毛住处,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他大声疾呼:台湾“断断乎不可弃”,“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康熙终于采纳其建议,设台湾府,隶属福建行省。

——摘编自施宣圆《施琅“复台”和“保台”的历史功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施琅主张收复台湾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施琅在“复台”和“保台”中的历史贡献。

2016-11-27更新 | 15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材料诸葛亮(181~234年),琅琊阳都人。诸葛亮七岁时父母均离世。当时,正处于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外戚宦官专权,群雄割据,战乱不已。诸葛亮的故乡也遭到了曹操军队的血洗屠杀。诸葛亮兄弟被迫离开家乡,在襄阳附近的隆中隐居下来,一边耕种,一边读书。他爱读兵法和《申子》《韩非子》等.著作,用心研究各种学派的观点和主张。诸葛亮经常和徐庶、庞统等有才华的年轻人交往,切磋学问,议论国事,并成为挚友。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又夺占荆州。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作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范志忠《诸葛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葛亮为蜀汉政权所作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葛亮成为“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的原因。
2021-09-11更新 | 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