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对外交往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 题号:12829514
【工业革命时期中西文明的冲突】

材料 《达衷集》一书收录了18世纪后期英国大班波朗递交中国当局的呈禀和两广总督长麟的批答,主要内容摘录如下:

(呈禀)“我夷人为身体怕有病,喜欢行走,到广东不能进城,也不能到阔野的地方活动,求大人查核,或准进城,或在城外指一个地方,或准骑马,或准步行,我们就不生病了。”

(批答)“查广东人烟稠密,处处庄园,并无空余地,若任其赴野闲游,汉夷言语不通,必致滋生事故。但该夷锢处夷馆,或困倦生病,亦属至情。别后应于每月初三,十八两日,夷人若要略为散解,令赴报,派人带送海幢寺陈家花园,听其游散,以示体恤。但日落即要归馆,不准在彼过夜。并责成行商严加管束,不准水手人等随往滋事。”

(呈禀)“我们买卖船水手甚多,万一有病,连别人都染了。或在河边,或在海岛,准我们盖搭几间草房子,有了病,就移他到草房子里住,也好养病,也免染别人。”

(批答)“查黄埔船到,向许在附近岸上暂盖察蓬数间,船去即行拆毁,已属格外体恤。今若于黄埔改建草房,船来固可供夷人之栖止,船去交谁看守?若听夷人自行看守,是须夷人在黄埔终年长住。彼处并无官署驻留,倘有汉民赴彼扰诈,以及水火盗贼等事,不能防范。应毋庸议(意思是不需要讨论,指事实或道理很清楚)。”

——许地山《达衷集》,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


依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在英国大班波朗和两广总督长麟二人中任选其一,写出其内心独白。(要求:立场明确,结合时代背景、尊重历史,史论结合。)
【知识点】 对外交往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乐十七年(1419年)郑和第五次远航返回,带回的贡品中就有阿丹国所贡麒麟,木骨都束(今非洲摩加迪沙)所贡花福鹿(长颈鹿),足证圣天子的声威无远弗届,也证明大明已是千古未有的太平盛世,一向声教不及的远人才会贡献如此珍贵的瑞兽。皇家画师奉命绘图记载,文武百官观赏后恭呈颂扬诗文。这些活动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遍及明朝各地,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民间对朱棣的负面影响,增强了政权的合法性,也使朱棣自我陶醉。正因为如此,郑和的船队才会一次又一次出发,并且越驶越远,直到东非。

——摘编自《葛剑雄:郑和究竟为何下西洋》

材料二   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0年至1978年间革命与建设经验的转移。第二阶段是1978年到2000年间改革与开放经验的转移。1985年,中国选派农业专家帮助改造早先在布基纳法索援建的三个水稻垦区,参照中国国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做法进行生产制度改革。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今,中国将自身的经济增长方式传向世界,这种方式的核心是基础设施建设,其标志性表述是“要致富,先修路”。埃塞俄比亚到吉布提的铁路,连服务员端茶倒水的姿势,都是中国铁路局直接过去培训的。在农业领域,以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和技术培训为主导的“科技兴农”成为援非农业的主要形式。

——摘编自李小云《中国援助非洲既非“殖民”,也不是“冤大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援助非洲的变化,简要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援助非洲的认识。
2019-11-29更新 | 75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2】历史上中美关系呈现复杂的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鲁蛇《中美关系史话——从1784到2019》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美国对中国的政策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据。
2020-01-05更新 | 172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外交思想主要内容
19世纪40-50年代剿夷抚夷将英法视为传统的夷狄,先以武力“剿夷”,不敌之后再以议和“抚夷”,以“赏赐”的形式进行的割地赔款则是抚夷的必要手段
19世纪60-70年代商战抗夷“与各国通商宜以商战”“分洋商之利”“以商敌国”“寓兵于商”
19世纪80-90年代以夷制夷吸收欧洲均势外交思想,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相互制衡,如联德制法、联英制日、联俄制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外交思想的演变。
2023-12-27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