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1290137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放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律法的时代。中国的儒生崇拜个唯一的上帝,但却听任人民受和尚迷信行为的蛊惑。他们接受道教、佛教以及其他几种教。官员们认为人民可以信奉跟国教不同的宗教,就像食用一种比较粗糙的食物那样。他们容忍僧侣的存在,但加以遏制,而在几乎所有其他地方,从事僧侣这一职业的人都有很大的权力。确实,中国的法律不谈死后的惩罚与奖赏,中国人不愿肯定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他们与一切开化的伟大民族之间的这一差别是惊人的。虽然地献之说有用,但中国的政府都从不采纳,他们只满足于鼓励人们虔诚放天和为人正直。

——摘自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一些目光敏锐、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单纯的政治革命尚不足以救治中国,原因在于多数国人思想守旧、迷信盲从,无独立性,无自觉心,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人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与封建政治、奴隶政治没有两样。因此,若想保住共和制度、实现真正的民主,应该首先培养国民的自觉、自动精神。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宣传现代文明意识,批判传统文化中的腐朽观念。……对于儒家本身所批判的也主要是其中的纲常礼教观念,至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语,勤、俭、廉、洁、诚、信等价值观念,以及儒家的大同理想等仍常为新文化运动发起者们借用。他们的潜意识里存在着道德价值取向,借思想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取向等。

一一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伏尔泰和古代中国政府对儒学的态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学的意图及特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民族精神与古代希腊城邦精神(部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天行健,君主以自强不息——《周易》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汉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
秤平、斗满、尺足——晋商信条
人是城邦的动物——亚里士多德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塔哥拉
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未受考查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

(1)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多样性的视角,解读材料一。

材料二   1762年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他对法国专制制度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君主制本身必然导致君主的昏暴;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制国家,主权属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体人民。

——王怀兴《世界文化简史》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

材料三   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陈独秀《敬告青年》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所说“解放”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这种“解放”的?
2021-02-13更新 | 1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12月底—19203月,梁启超到欧洲进行考察,发表了《欧游心影录》,里面记录了他的震惊:战后惨状使“我们素来认为天经地义、尽美尽善的代议政治,今日竟会从墙角上筑筑摇动起来,他的寿命,竞没有人敢替他保险”。欧洲“科学万能论的梦”的破灭:因为它使“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欧洲人“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他看出:“科学愈昌,工厂愈多,社会偏枯亦愈甚,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社会革命,恐怕是20世纪史唯一的特色”。他发现他所崇拜的泰西思想界,“正在那里横冲直撞寻觅曙光,许多先觉之士,正想把中国、印度文明输入,图个东西调和”。而“这种大业,只怕要靠我们才得完成哩”!最终“图个心物调和”。

——摘编自《陈旭麓文集(第三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对欧洲文明反思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梁启超对欧洲文明的态度。
2023-03-12更新 | 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字,迟早必废”之说,浅人闻之,虽必骇怪而循之进化公例,恐终无可逃……当此过渡时期,惟有先废汉文,且存汉语,而改用罗马字母书之。

——陈独秀

材料二   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抒发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吾党欲改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陈独秀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2018-12-07更新 | 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