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2 题号:1291307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章太炎出身于医学世家,自幼对医学感兴趣。甲午战争惨败后,章太炎在医国医民问题上,决定选择先医国病。

章太炎先后参加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1913年,参加讨袁活动;1917年他又随孙中山先生参加护法革命。近二十年的革命、流亡、坐牢、失败,使章太炎健康日衰。1920年,他两次患病,几经反复后终于治愈。从此勤研医学,从医国转重医人。他广泛涉猎了当时传入中国的各种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书籍,兼容中西之說,融今贯通,先后著成《论肺炎治法》《霍乱论治》等,有力地影响了中国医学界。章太炎精通国学,希望借国学以强国。

他以国学中的人物事迹激励国人,并不是要人尊信孔教,只是要人爱惜我们汉种的历史

——据赵永金《章太炎先生自定年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章太炎一生的两次重要转折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章太炎的主要贡献。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盐铁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著作,其主要内容包括对西汉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的辩论。《盐铁论》中,桑弘羊认为好利是人的本性,他引用司马迁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观点证明了人的趋利避害本质。他认为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也大大便利了百姓,其皆符合义利,认为只有国家干预经济才能控制经济兼并和富豪势力。他主张本末并重,指出工商业可以富国兴邦,也能给予老百姓生活方面的便利,各取所需。桑弘羊一派还强调富国优先,认为蒙恬将军之所以能够开疆拓土,是因为国家足够强大。《盐铁论》所反映的经济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摘编自柯炳金《<盐铁论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二   色诺芬是雅典最早使用经济一词的人,他的经济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中。色诺芬不仅重视财产管理,还认为物质生活资料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因素,合理的分工可以有效地创造更多的物质生活资料。他汲取了苏格拉底的观点,认为财富的定义应该是凡有利的东西都是财富,而有害的东西就不是财富。从色诺芬的人员管理体制可以明显看出分工的重要作用,他的分工理论也分为职业分工、职业分工下的再次分工和男女自然分工三部分。色诺芬认为,农业是最愉快且最有益的经济部门,从事农业劳动可以训练人们的互助能力,为团结军事作战提供基础,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

——摘编自兰蕴《色诺芬在<经济论><雅典的收入>中的经济哲学思想》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桑弘羊和色诺芬的经济哲学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桑弘羊和色诺芬的经济哲学思想的共同影响。
2021-11-19更新 | 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祖冲之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从青年时起,把从上古时起直至他生活时代的各种文献、记录、资料,几乎全部搜罗来进行研究,并且亲自进行精密的测量和仔细的推算。他还“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在天文历法方面,他编制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祖冲之把《大明历》送给宋孝武帝请求公布实行,宋孝武帝命令懂得历法的官员对这部历法的优劣进行讨论。祖冲之对权贵势力的攻击丝毫没有惧色。他写了一篇有名的驳议,他说:“旧的历法不精确,难道还应当永远用下去,永远不许改革?谁要说《大明历》不好,应当拿出确凿的证据来。如果有证据,我愿受过。”最终,宋孝武帝决定在大明九年(465年)改行新历。

在数学研究方面,他十分重视古人研究的成果,一方面他对于古代科学家刘款、张衡、刘徽、刘洪等人的著述都作了深入的研究,充分吸取其中一切有用的东西。另一方面,他又敢于大胆怀疑前人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结论,并通过实际观察和研究,加以修正补充,从而取得许多极有价值的科学成果。祖冲之算出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直到15世纪才由阿拉伯数学家打破。祖冲之还给出兀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第7位,在西方直到16世纪才由荷兰数学家奥托重新发现。

——摘编自《祖冲之》


(1)根据材料,概括祖冲之科学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祖冲之在中国科学史上的地位。
2019-05-07更新 | 25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无论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的家书推崇备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败者,亦未之有也。

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欲去“骄”字,总以不轻笑非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曾国藩家书》

材料二朝廷以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兴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做官,与用牧猪奴做官何以异哉?

——《曾国藩家书》

材料三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序如冠履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序,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下之田;商不能自贾取息,而谓货之天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本部堂奉天子之命,誓将卧薪尝胆,殄此凶逆。

——曾国藩《讨粤匪檄》

(1)根据材料一分析,曾国藩提出哪些处理家庭关系的理念或原则?概括材料一、二主张的本质相同点。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曾国藩的伦理观。

2018-02-08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