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对外交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9 题号:1296010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鸦片战争后,由两广总督专办与欧美国家的交涉,特加钦差大臣衔,称“五口通商大臣”。

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他们不愿以“蛮夷”身份同带有封建衙门习气的清政府外交机构“理藩院”打交道,同时认为地方总督无权处理涉外事务,多次要求建立专门机构。

随着对外交涉事务的增多,1861年1月,恭亲王奕䜣等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接管

以往礼部和理藩院执掌的对外事务。18623月,总理衙门成立,由王公或军机大臣兼领,并仿军机处体例,设大臣、章京两级官职。总理衙门最初主管外交及通商、关税,后来连筑路、开矿、制造枪炮等事务也归其管理,总揽全部洋务事宜。1901年,总理衙门改为外交部。

——摘编自何新华《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的影响。
【知识点】 对外交往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状况,往往与其政治经济政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顺治十三年六月,敕谕浙江、福建、广东、江南、山东、天津各省督抚提镇曰:“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谕“福建、浙江、广东、南京四省近海处各移内地三十里,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食之粮,饿殍已在眼前。如福清二十八里,只剩八里。长乐二十四都,只剩四都。”

——摘编自《榕城纪闻》《清世祖实录》

材料二   1600年英国建立海外殖民贸易的特许公司东印度公司,它获得了英国皇家给予的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许可。公司共有125个持股人,资金为7.2万英镑,是英国向海外扩张殖民势力的工具。随着自由竞争与自由生产的发展,英国政府废除了一系列阻碍经济发展的旧法令,受政策法令的影响,东印度公司于1874年1月1日解散。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其实,“关”也罢,“世”也好,都是把中国的经济与政治更紧密地与世界捆绑在一起的重要纽带。捆得好,这条纽带可以增强中国经济的实力;捆得不好,就会成为吸噬中国血液膏脂的大通道。一般认为入关是中国经济发展必要的冲击,短期可能会冲击,但长远来看,则会加速中国市场经济机制的健全,促进中国的发展。

——邵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利弊再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颁布禁海令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这一政策产生的严重后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东印度公司的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印度公司解散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应如何面对入世带来的冲击。
2019-10-07更新 | 10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2年,英国对华贸易总额为96.9万英镑,此后连续增长至1845年的239.5万英镑,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76%。一直到1869年,英国对华的进出口贸易在中国全部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分别维持在91%和76%的水平。从商品结构来看,1870~1890年间,中国每年进出口的鸦片价值约800~1200万英镑,是最大的单项进口货物。

——据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1950年1月,英国政府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建立了经贸关系。朝鲜战争期间,在美国的压力下,英国参加了对华“封锁、禁运”,把已经打开的中英贸易大门几乎关闭。1957年,英国不顾美国的反对,宣布把对华限制降低到与苏联、东欧的同等水平。1972年,中英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1980年,中英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同时,合资经营、技术转让、设备引进等其他形式的经济合作也逐步发展起来。到1989年底,英国成为欧洲在中国的最大投资国。

——据王鹤《中英经贸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近代中英贸易对两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英贸易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中英贸易的变化历程,简析影响现代国家间贸易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1-01-13更新 | 1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7世纪末年起,中国已经有了法定、公开的海关税则。实际上,中国海关税收的情形不但离高尚道德甚远,且与法律绝不相符。直到鸦片战争,外商不知中国税则的模样。历康雍乾嘉四朝,外国人索看税则多次,但每次都被衙门拒绝。关税分两种:船钞与与货税。实际除船钞外,还需“官礼”。官礼的多少,每次需讲价。货税也有正税及“陋规”,陋规最初也是由收税者及纳税者临时去商议,到康熙末年,已达货价6%,比正税亦大。正税及各种陋规总起来约当20%。

——摘编自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赫德通过其直属上司总理衙门的王公大臣们操纵控制中国内政外交,把中国海关变成了英国对华关系的基石和英国控制下的平衡各“有约国”利益的“国际官厅”。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继承了清政府遗留下来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依然受不平等条约体制束缚和荼毒。总税务司安哥联只听命于英国政府和外国公使团,俨然中国政府的“太上皇”。从1840年至1949年,百余年来,关税自主一直是中国努力实现的目标。从清末实施新政缩小海关权力,设立税务处改变海关隶属关系开始,到北洋政府通过国际会议力争自主,再到南京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制订国定税则的努力,都没有实现关税的真正独立自主。

——摘编自李岩《中国近代关税自主权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关税的特征。
(2)请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中国近代关税”为主题,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1-12-01更新 | 12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