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对外交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 题号:12979759
《南京条约》申明:“(中英)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平行之礼”的提出
A.推动西学东渐的出现B.说明中英两国平等建交
C.促进中国外交近代化D.表明清政府走向民主化
【知识点】 对外交往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世纪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 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两国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B.国家利益的共同需求
C.执行不结盟外交政策D.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2021-08-08更新 | 6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表显示了不同时期晚清政府外交应对挑战时的举措。据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1844年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
1860年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
1864年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
1901年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上。
1911年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

①具有被动性与保守性②中国外交趋向近代化③忽视国家利益的维护④中国社会转型的艰难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0-09-25更新 | 2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有学者曾这样描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条约谈判:“怡亲王深深明白,对于咸丰皇帝来讲,开放天津不是个事儿,赔银一千六百万两也不是个事儿,带几百人进京换约也不算事儿,就这个夷人亲见皇帝,它是个事儿,事关国体啊。”这反映出清政府
A.近代外交观念尚未形成B.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开始愿意融入全球化D.重视国际条约的签订
2021-07-31更新 | 2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