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02 题号:1298398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民主革命家、政治家。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他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而立之年他“浩然弃官归里”,成为家乡一所新式学堂的校长,这是其从事近代教育、实践教育救国理想的发端。他认为“改良社会,首在教育”,“是故教者无不以护国为宗旨者也”,“普及教育之着手问题,在推广小学;推广小学之先决问题,在培植教员;培植教员之唯一问题,在兴办师范学校”;他呼吁建立统一教育体制,推进府县不同层次教育学堂设立,在府设立高级、中级学堂,在县设立初级学堂。1902年,他创立爱国女学,倡导女子德智体综合发展。1917—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蓄”,这不仅给北京大学带来了革新性的变化,也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教育风气产生了巨大影响。

——摘编自孔祥光《蔡元培早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的教育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蔡元培教育主张产生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是五四运动的重要声援地,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重要发源地。五四运动的爆发地、中心地在北京,但追根朔源,这一运动的兴起,无论是思想酝酿,人才准备,都与上海有重要的关系……经过五四,再到大革命以后,“红潮”不仅已成为上海多元文化中无法忽视的存在,而且已经开始在全国呈现出燎原之势。

——摘引自熊月之、周武《五四与上海》

材料二   20世纪整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重点主要在广东福建沿海布局,推动了以深圳为代表的区域开发。然而,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外局势中产生了不利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因素。处在战略转折关头的中国,将突破口敲定为浦东的开发、开放……邓小平关于浦东的开发、开放则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谋划的,发挥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对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带动我国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带的腾飞。

——摘编自李正图《浦东开发开放模式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思想酝酿”与上海的关系。在思想文化方面,五四运动为上海留下了哪些红色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开发、开放浦东的原因,并指出浦东开发、开放在改革开放中的历史地位。
2021-03-05更新 | 18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致力于科学传播,促进中国社会发展。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 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 为了对抗顽固派在基本理论问题上的挑战,终于结晶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高度概括的理论模式。
——雷颐《取静集》
材料二 泰西之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末,而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书 。-一其开智学而穷物理也,穷物理而知化也。……今穷物理之本,制电、制雨、制冰、制水、制火,皆可以人代天工,是操造化之权也。 操造化之权者,宜其无于敌也。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欲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
——摘编自康有为《日本书目志》
材料三 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 。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神,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一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有何变化? 直接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科技与变法关系的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 。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先进的中国人科学传播所起到的共同历史作用 。
2019-01-30更新 | 9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认为要认识世界,要找回“天理”,可从分析万物下手,识其“气”性,最终得其“理”。这就是所谓“格物致知”。朱熹对《礼运》中月有盈缺问题的怀疑,鲜明地体现了科技所要求的怀疑精神,在当时无疑是积极的思想观念。理学家们强烈地探讨自然的兴趣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昌明的时代,不仅有世界三大发明的完成,而且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医药学、工农业、纺织技术以及火药应用技术等方面,都居世界领先地位。

——摘编自宋时磊《国学学术发展简史》等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主要是以文化观念的形态呈现,由思想精英们揭示的科学态度、科学信仰和科学方法,作为一种内在解放力量蕴含于新的价值观念当中,汇成了一股以文化的、伦理觉悟为号召,以启蒙为目的的救国思潮,他们将启蒙建立在对科学的依赖之上,使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成为理性精神的固有品质、他们认为科学所带来的技术、政治和经济变革,只是科学功能的一方面。科学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为人们提供现代社会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于是,推翻不合理的伦理价值体系,树立新的秩序原则,培养独立人格,改善社会与人生的境遇,种种文化救国的主张背后都无不体现着科学理性精神。

——摘编自任鸿隽《科学救国之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格物致知”主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科学”的内涵及其积极作用。
2021-01-25更新 | 1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