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 美苏“冷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0 题号:12987513

材料   1951年,日美签订了《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该条约规定美军为保障安全在日本驻留;日本要为其提供可驻扎的基地。日美安全条约是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制定过程复杂。它是由高层权势而定,并没有真实反映普通大众的意愿。政治家和人民对此条约的看法存在差异,对美国的态度也有所不同。虽然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日美同盟的成立,这为日本的对内治安和对外安全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赢取了日本发展经济的绝佳环境……。作为军国主义根深蒂固的国家,日本的右翼势力一次次修改安全条约,强化美日军事关系,无所不用其极地唤醒军国主义基因,影响日本内政外交。这一修正趋势反映了日美关系的两面性,表面上看日美军事同盟关系更加紧密,可是一旦共同利益减弱,连接日美的纽带也会松动。

——摘编自李宇恒《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缘起与影响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签订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是制约中国及亚太地区发展的主导性因素之一,其影响极其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西方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

——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冷战时期美国对亚太盟友经济援助的目的和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主要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因素。
2018-07-02更新 | 15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丝绸之路上,常常可以看到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商人自发组织的庞大商队进行长途贩运,也常常可以看到他们进入沿线城镇,或单独经营,或与当地商人合伙经营。沿线国家的政府在古丝绸之路的交流互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为古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修筑道路、设立驿站、建设贸易场馆、建立口岸等物质便利条件,提供设置观察所、巡查站、治安亭等安全保障措施,派遣使者、官员协调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事务和化解纠纷矛盾等指导机制。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为古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而中国、印度、波斯、埃及、希腊、罗马等大国,在古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了引领和推动作用。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大都是从经贸交流开始的,并以此为主线,再由经贸交流推动文化、宗教交流,又由经贸、文化交流推动政治、军事、外交等交流,各种交流相互结合、相辅相成。

——摘自滕文生《古丝绸之路与共建一带一路》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欧洲经济凋敝,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恢复重建、发展经济,并确立自己的全球经济霸主地位。它对冷战的激化和两极格局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通过附加条件的援助,在事实上造成了美国控制西欧和西欧依赖美国的结果。马歇尔计划是以美国为主导,受援国处于被动接受与附属地位,不能自主决定经济政策。这一计划还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排除在外。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是推动和平发展的大国方略,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建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谋求互利共赢。

——摘自张鑫《“一带一路”根本不同于马歇尔计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交流互鉴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的主要不同。
2022-04-08更新 | 12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独立战争后,英国就对美国进行全方位遏制和实行贸易封锁的外交政策。对此,美国在选择忍耐的同时,把西进作为打破英国战略遏制的重点。19世纪50年代,美国得到了俄勒冈、加利福尼亚等地,实现了建国领神“跨两大洋国家”的宏伟梦想。19世纪60年代中期,英国对美外交政策发生调整,正式确认了美国在美洲的优势地位,并与美国在一系列国际事务中展开亲密无间的合作。英国的战略调整,一方面是面对美国的扩张,英国难以保护美加边境和加勒比海的海岸贸易线,而过多地陷入与美国的纠纷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散英国精カ,使之无力介入欧洲事务,甚至有沦为“二流大国”的危险;另一方面是由于英国自身发生重大战略转向,从拓展和吞并海外殖民地转而寻找全球市场,倾销过剩产品

——摘编自黄正柏、梁军《从冲突到和解:近代英美关系考察》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面对国力衰落、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和发展的现实,1946年,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和平砥柱”的演说,正式提出构建英美特殊关系。1947年希腊、土耳其出现危机后,英国召会美国国务院,希望其给予援助,这意味着英国主动地将世界霸权移交给美国,推动了“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而这种结局,是英国所能想到和能争取到的,维护英国的国际地位和其在殖民地利益的最好方式和最佳结局,从而形成了持续几十年的美主英从的特殊关系。

——摘编自岳小颖、袁胜育《英美关系的变迁与英国的世界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前英美关系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特殊关系”形成的原因及英美霸权转移过程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启示。
2021-12-16更新 | 1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