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走向整体的世界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1 题号:1299630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以及它们在亚洲、美洲的殖民地都卷入与中国的远程贸易之中,使以生丝与丝织品为主的中国商品遍及全球,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是占世界产量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白银,它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中国出口的商品都是以生丝和丝织品为主,而进口的只有少量香料之类商品,为了弥补这种结构性的贸易逆差,对方不得不支付货币白银,因此这种贸易被国际学术界称为“丝—银贸易”。

——樊树志在《“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

材料二   1501年第一船非洲奴隶被贩运到新大陆起,至十七世纪初,非洲输出的奴隶每年达一万多人。大宗烟草、玉米、橡胶等新物产出现于欧洲市场,原来在近东贸易中数量极少的商品如香料、茶叶、大米、蔗糖等成为大宗商品,进出口量骤增,仅每年运往里斯本的胡椒即达七千吨,是当年威尼斯进口量的三十多倍,许多昔日的奢侈品成为大众日用品。

——李吟枫《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历史作用》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丝—银贸易”繁荣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以后贸易发展的变化。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马可·波罗游记》描写日本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材料三

材料四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愈来念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和恩格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

(3)“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应如何解释?依据材料四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影响。

2017-05-02更新 | 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1118年的第一次试航就因为船员对赤道太恐惧而被迫返航。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恐惧慢慢消失,直到1500年人类历史上迎来一个重要转折点。

材料二   15世纪末,欧洲人发现了一条穿越印度洋的通道。同时,横跨大西洋的航线也得到开发,大西洋发展成一个与印度洋相竞争的地区。大西洋上的航海活动使得那个古老的中世纪彼此分裂的世界相互接触与碰撞,从而彻底改变了世界。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拓《世界:一部历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推动航海家们打破恐惧、挑战海洋的“无形之手”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航路的开辟”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024-05-31更新 | 1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后全球的联系

材料二



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表

材料三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从1948年2月到1951年底,美国共向奥地利、比利时、丹麦、法国、西德、英国、希腊、冰岛、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挪威、瑞典、瑞士、土耳其等16个国家提供了约132亿美元的援助,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在此期间增长了25%。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是怎样加强的?
(2)材料二中上升曲线部分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在①和④中任选一个阶段,分析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及其原因。
(3)有人认为马歇尔计划是以经济的方式实现了杜鲁门主义,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说明理由。
2023-06-04更新 | 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