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政治类热点 > 对外交往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2 题号:13012361
《尼布楚条约》第六条规定,两国人民只要携带护照,就可以“完全自由地从一国到对方国”,“并可完全自由贸易”。这一规定
A.体现了自由贸易和平等对待的精神
B.为俄国进一步侵略中国创造了条件
C.体现清朝前期对外政策的基本态度
D.为收复雅克萨之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知识点】 对外交往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下框内是1876年李鸿章会见日本使节森有礼时的双方对话。这反映了李鸿章
A.对近代国家关系实质缺少清醒认识B.奉行“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C.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外交观念D.利用国际公法保障了国家利益
2021-08-21更新 | 3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2】在1871至1874年处理台湾琉球漂民案期间,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中日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在此后的马嘉理案、曾纪泽伊犁谈判和中法战争中的“台湾封锁问题”等涉外交涉中,中国均援用了国际法。这些活动
A.说明西学成为社会主要思潮B.反映了晚清外交的近代化趋势
C.引起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D.扭转了对外交往中的不利局面
2022-03-30更新 | 37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1905年,署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周馥上奏:“查西国海权以潮退三海里为限。英、法等国海峡甚狭,海滨小岛亦多近岸。中国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深有相隔百余海里者……若仅以潮退三海里为限则名为保护,反蹙海疆,不如我向来领海之权,较为上策。”清廷“如所请行”。这表明当时的士人在维护中国海权中
A.照搬了西方理念的国际法框架B.考虑了中国历史实践的独特性
C.摈弃了起源于西方的领海观念D.有效抵制了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2021-12-05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