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开创外交新局面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 中日关系正常化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 题号:130323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这样评价尼克松和基辛格外交思想:“这对奇特的搭档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

--姚椿龄、杨宇光《舒曼计划及其产生的国际背景》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幸,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毫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的改善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应如何正确认识中美关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世界各国曾出现过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2: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3:看一个政体是不是民主政体,不能看是不是具备了某些形式,关键是要看它是否建立在法治之上,能否建构一种科学的监督机制,能否把民主与集中合理地结合起来……
——“对现代国家制度的新思考”
(1)材料1中的“仿制品”指什么?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2)材料2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结合材料3分析这项政治制度有何优越性?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4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材料5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6 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在中国的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2001年,中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08年5月29日,是“联合国维持和平人员国际日”。
2008年恰逢安理会授权向中东派驻第一个维和行动60周年。中国近年来对维和行动的参与和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请回答:
(3)“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何时得到根本改变?建国初期,中国的重大外交活动有哪些?
(4)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尼克松说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使“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5)依据材料6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有何新发展?
2016-11-27更新 | 29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

——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4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材料二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
2019-12-17更新 | 5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政治舞台上“巨人”的握手,会引起社会的“震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十年之后,……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摘自《第一次握手》

(1)国共前两次握手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当年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总理握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3)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尼克松说这次历史性的握手“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如何理解这句话?

材料三2007年12月27日至30日,日本新任首相福田康夫对中国进行了被称为“迎春之旅”访问活动。中日领导人再次握手。他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针对中日关系问题指出“……而今的日中关系正在迎来第二个春天,……但是我认为,……还必须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省,以计代着顾及被害者感情的谦虚,只有认真的看待过去并且勇敢而明智的反省该反省之处,才能避免今后重蹈覆辙的错误。

(4)福田康夫指出当今日中关系迎来第二个春天,那么现代中日关系史的“第一个春天”应该是什么事件?出现这次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5)近代日本发动了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各举一例日军在这两次战争中制造的惨绝人寡的大屠杀。

2018-01-07更新 | 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