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97 题号:1311943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鞍钢”发展大事记1916年,日本政府批准投资建立鞍山制铁所。

1918年,鞍山制铁所正式成立。

1931年,重组后改名为株式会社鞍山昭和制钢所,属满铁的子会社。

随着日本军备规模扩大,鞍钢生产规模也得到较快发展。

1943年,生产能力最高,当年生产生铁130万吨、钢84.3万吨、钢材49.5万吨。

19459月—11月,苏联红军将鞍钢的主要机械设备连同其他一些物资共达七万余吨拆卸运走,鞍钢整个工业生产能力下降为零。

1948年,东北解放后,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成立鞍钢公司,开始恢复生产。

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关于恢复和改建鞍钢技术援助协议书》。

1952年,鞍钢三大工程之一的无缝钢管厂动工建设。

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国家集中力量建设鞍钢。

1957年,鞍钢生铁产量达336.1万吨,钢291.07万吨,钢材192.39万吨。国家投资17.59亿元,上缴利润22.4亿元。为此,鞍钢名副其实成为新中国第一大型钢铁基地,被誉为祖国的钢都。

——摘编自陈正斌主编《鞍山志·鞍钢卷》


提炼材料中的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春,中共中央发出“鞍山工人阶级要迅速在鞍钢恢复生产”的电令。得知鞍钢2号高炉修复,炼出了第一炉铁水的消息后,毛泽东非常高兴,当即派李富春代表党到鞍钢亲自送“为工业中国而奋斗”的锦旗,表达了对鞍钢为实现我国工业化而奋斗的殷切期望。1951123日,李富春向党中央写报告,请求动员全国有关方面力量帮助鞍钢建设“三大工程”。17日,毛泽东亲笔批示“完全同意,应大力组织实行”。1953年底,鞍钢“三大工程”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7号高炉全部建成投产。得知这一消息后,毛泽东亲笔回信鞍钢工人:鞍钢“三大工程”“是1953年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我向参加这项工程的全体职工、鞍山钢铁公司全体职工和帮助鞍山建设事业的全体苏联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深切的感谢。我国人民现正团结一致,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你们的英勇劳动就是对于这一目标的重大贡献”。

——摘编自王意恒等《新中国工业化的奠基——毛泽东与辽宁老工业基地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和党中央关注鞍钢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鞍钢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2021-05-16更新 | 7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下面是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表:

材料三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的变化。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一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材料二表明我国当时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形成这个特点的必要性。
(3)分析材料三中从左图到右图深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你对社会主义改革有什么新的认识?
2017-02-28更新 | 1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居民是那么多,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产物,各省间的水运交通,大部分又是极其便利,所以单单是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制造业。假设能在国内市场之外,再加上世界其余各地的国外市场,必能大大增加中国制造品,大大改进其制造业的生产力。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中国的政策,就特别爱护农业,在欧洲,大部分地方的工匠的境遇优先农业劳动者,而在中国,据说农业劳动者的境遇却优先于技工。在中国,每个人都想占有若干土地或是拥有所有权或是租地。……近代中国人极轻视国外贸易,不给予国外贸易以法律的正当保护。

——摘自亚当·斯密1776年著作《国富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台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摘自《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中国古代制造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制造业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性。
2022-04-19更新 | 1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