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抗日战争 >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局部抗战)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8 题号:13144066
1931——1932年,《纽约时报》发表了上百篇关于中日关系的文章,认为日本对东北铁路等相关地区的占领,仅是受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在报道中很少引用中国政府主要领导人的谈话,而是大量采用日本政府官员的谈话与声明等。这些文章的发表
A.利于美国人民认清日本侵略意图
B.有助于中日两国改善双边关系
C.推动了中国军民救亡运动的高涨
D.易于助长日本对华的侵略气焰
20-21高二下·河南南阳·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    )
A.体现张杨二人受到中共抗日的感召B.表明国民政府的内战政策完全破产
C.中共中央委派毛泽东亲自参加谈判D.事件和平解决,标志全国抗战开端
2022-03-14更新 | 104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晚清到民国时期,国内掀起了编撰辛弃疾年谱的热潮。年谱多涉及辛弃疾追杀义端、手擒张安国、建“飞虎军”、死后削爵、追赠“忠敏”等内容。这一时期出现辛弃疾年谱热的主要原因是
A.政权更替带来的动荡局势B.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
C.伦理纲常占据主导地位D.宋词文化受到国民的青睐
2020-07-04更新 | 6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某年的“双十节”,成都市昌福馆门口有一副对联,下联是:“举国若狂,表全民热烈;为问沈阳城中,山海关外,未必依然若狂?这才,狂狂狂,懂狂狂,懂狂懂狂懂懂狂。”最能反映作者思想的是
A.民族危机,呼吁抗战B.喜庆节日,不忘国耻
C.主张抗日,讽刺政府D.警告国民,团结抗日
2020-03-01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