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宋明理学 > 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73 题号:133168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三经”是古代儒家遵奉的经典,经过一千多年的时间而逐渐形成,其形成的过程折射出了儒家的发展历程。下表所示为“十三经”的形成过程。

时期数量内容
西汉五经《易》《书》《诗》《礼》《春秋》
东汉七经在五经的基础上增加了《论语》《孝经》。按照西汉时期的观点,《论语》《孝经》只是“传”,还不够格称为“经”,但因为两汉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逐渐尊崇孔子,所以《论语》《孝经》的地位不断攀升,最终也成了“经”
唐初九经唐代科举取士,设有“明经”科,把儒家经典分为“三礼”“三传”《易》《书》《诗》,共九部经典。所谓“三礼”,就是《周礼》《仪礼》《礼记》,“三传”指的是《公羊传》《谷梁传》《左传》这三部书。由于官方分科的影响,遂形成了“九经”系统
晚唐十二经唐文宗开成年间,为保证科举考试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政府将儒家经典刊刻在石碑上,史称“开成石经”。除原来的“九经”外,又加上了地位日益上升的《论语》《孝经》《尔雅》三部书,称为“十二经”
宋代十三经两宋时代,《孟子》的地位稳步上升,最终也被提升到“经”的地位,“十三经”系统正式形成,并延续至今

——摘编自范云飞《“十三经”的形成过程》


提取表格中至少两条信息,围绕“儒家经典的变迁”,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实正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袁氏世范》为南宋孝宗五年时任乐清县令的袁采所作,阐明了家人族属和睦相处的各种准则。初名《俗训》,立意“训俗”,即“使田夫野老、幽怨妇女皆晓然于胸”,“庶几息争省刑,俗还醇厚”。后来,其同窗好友刘镇在序言中认为,此书可以“远诸四海”“垂诸后世”,成为“世之范模”,建议将此书改为“世范”。《袁氏世范》由此而得名。

《袁氏世范》内容摘选

卷别

内容

睦亲

人之孝行,根于诚笃,虽繁文末节不至,亦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若父兄言行之失,显然不可掩,子弟止可和颜几谏。若以曲理而加之,子弟尤当顺受,而不当辩。为父兄者又当自省。
为父兄者通情于子弟,而不责子弟之同于已。为子弟者仰承于父兄,而不望父兄惟已之听。
处己

言忠信,行笃敬,乃圣人教人取重于乡曲(注:乡里)之术。


凡人行已公平正直者,可用此以事人,而不可恃此以傲人。
(子弟)如不能为儒,则医卜、星相、农圃、商贾、使术,几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
治家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买产之家当知此理,不可苦害卖产之人。


异居分析(分家另过)之初,置产制卖之际,尤不可不仔细,分析止凭阄书(注:分家的契书),典买止凭契书(注:契约、契据)。

——据袁采《袁氏世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袁氏世范》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应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0-02-20更新 | 243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婚姻观念的变革】

材料

唐朝宋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庶不婚”“门当户对”的婚姻原则对唐代的婚姻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人以能与士族大姓通婚为荣,即使皇室也不例外。唐文宗(827-840)想把他的两个公主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结果竟然不能如愿遭到了拒绝。

“本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凶吉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近岁,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至千余缗”----(宋)朱彧《萍洲可谈》


北宋初年大臣薛居正子薛维吉之嫠妇(即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娶,后为张齐贤所得,向敏中为此记恨在心,互相闹得不可开交。

----方建新《宋代婚姻论财》

唐代公主再嫁者达二十三人,高祖女四,太宗女六,中宗女二,睿宗女二,元宗女八,素宗女一。三嫁者四人。当时人们并不认为改嫁是可耻的不道德的行为,民间妇女改嫁之事也很常见。两宋存续319年,节妇烈女人数较唐朝有了显著的增长,唐朝有节妇烈女61人,两宋共出现节妇152人,烈女122人,合计274人。
根据表格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唐宋历史,从“婚姻观念变革”的角度提炼一个主题,并对其进行解读。(要求:主题明确;解读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归纳准确完整。)
2021-07-21更新 | 229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司马迁编纂《史记》,到清朝前期编纂《明史》,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的官修正史,其中的列传,是编纂者选取有影响的人物(除帝王之外)所编写的传记,以下是对列传的统计资料。

①大部分正史中都有循吏(本法循理之吏)传和酷吏(为政严酷之吏)传,涉及350多人,这其中有三分之一担任过有关御史台官或谏官等监察机构的官职,其秩虽卑,其位显赫。
②大部分正史中都有佞幸(因谄媚而得宠的臣子)传,涉及123人,从宋代欧阳修编纂的《新唐书》到前清编纂《明史》,增设“奸臣传”,收录奸臣(不忠奸诈之臣)共计68人。
③唐太宗主持编纂的《晋书》开始增设“忠义传”,主要记录了重义轻生、亡躯殉节的25位烈士,之后收录的越来越多,《宋史》竟多达270多人。
④思想家、文学家在《汉书》中有27人,《后汉书》有64人,《旧唐书》有142人,《宋史》有300多人。
⑤范蠡等靠工商业致富的经济类人物只在《史记》《汉书》有记录,之后基本上不再见于正史。
⑥科学家仅有张衡、蔡伦、扁鹊、沈括、郭守敬等少数人,其中蔡伦是列入“宦者列传”,张衡和沈括主要记载其政治命运。


综合上述所有材料,选取2个或2个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2019-05-08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