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0 题号:133620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是研究美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材料一   在海上我们已深受其辱,但我们不希望以牙还牙,而且保持着另一种若即若离的意识,那就是注重与战争本身直接有关的问题以外的那些利益。……经过那些致命性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的悲惨事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我们国家的命运在于我们是否能保全这个国家。

——威尔逊总统连任就职演说(191735日)

材料二   今天,在这一战争年代,我们已经以可怕的代价取得了教训,我们将从这些教训中受益。我们已经知道,我们不能独立生活在和平之中,我们自身的福祉维系在其他遥远的国家的福祉之上。我们已经懂得,我们必须像人那样地生活,而不是像鸵鸟,或是圈着的狗那样地生活剖我们已经懂得了如何做世界的公民,如何做人类社会的成员。

——罗斯福总统第四任就职演说(1945120日)

材料三   我们的人民渴望并且决心为地球的和平……公正而持久的和平而努力。在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美国和其他有相同看法的国家发现:还有另一种制度有着与我们完全相反的目标,并有着一种迥然不同的观点。……我们正在逐渐而明确地编织起一个国际安全和日益繁荣的世界网。

——杜鲁门总统就职演说(1949120日)


(1)概述材料一中威尔逊关于美国国际政策的主要观点。结合自演说发表之日至1922年间的相关史实,分析美国的行为是否体现了“不希望以牙还牙"的观点。
(2)材料一与材料二中“世界公民”分别指什么?“可怕的代价”是指哪一事件?
(3)材料三中,杜鲁门关于国际政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综合材料一至材料三,美国总统国际政策观点变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加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对待外国应遵循的最高行动准则是在扩大我们的贸易关系时,应尽可能避免政治上的联系。

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我们则没有,或关系甚疏远。因此欧洲必定经常忙于争执,其起因实际上与我们的利害无关。因此,在我们这方面通过人为的纽带把自己卷入欧洲政治的诡谲风雨,与欧洲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我们真正的政策是避开与外界任何部分的永久联盟……”

——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整理

材料二:一战历时4年多,30多个国家约15亿人口被卷入。战争使四大帝国解体,并重创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战后,出现了旨在维护和平的国际政治组织,但构建的国际关系格局埋下了滋生罪恶的种子。

关于一战的主要影响,大体有如下看法:①大战造成空前灾难,却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②大战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推动被压迫民族的觉醒;③大战造成的破坏激发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但战争遗留问题的解决又带来新的危机。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指出蕴含该基本原则的“先导”。结合一战前后的相关史实说明美国如何遵循和发展这个基本原则的。
(2)关于一战的影响,您更倾向于材料二中的哪一种看法?试结合史实加以论述。(只列看法,不加论述不得分)
2019-03-23更新 | 6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国际形势与世界格局某学校开展了“新航路开辟与世界格局”的研究性学习,下表为学生搜集的相关资料。
序号时间大事记
1493哥伦布在第二次航行美洲时把甘蔗、小麦、柠檬、洋葱等作物,还有牛、马、鸡、羊等家禽和家畜带到美洲
1501第一批非洲黑人被运抵美洲西印度群岛
16世纪10年内(暂时或永久性)离开欧洲的人口达到230
16世纪90年代爱尔兰、西班牙、法国等地开始种植马铃薯
1571-1591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西班牙平均每年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这些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
1580-1590葡萄牙人把中国的生丝运至印度果阿,每年达3000余担,价值白银24万两

(1)依据上述材料,概述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

18世纪60年代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这一时期,从欧洲输出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其中又以棉织品为大宗。这些产品主要输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殖民地则主要出口农矿原料,其中又以棉花和羊毛出口增长最快。这些原料主要出口到欧洲国家,特别是英国。19世纪中期后,工业制成品、原料、食品等大宗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贸易额大幅度增长。工业国已经不再是英国一个国家,还包括欧洲和北美各国,还有亚洲的日本。而原料的供应地也不再是少数殖民地,而是世界所有落后的地区。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2)依据材料,概括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末世界经济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原因。

(3)依据上述材料卡并结合所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①《联合国家宣言》(1942.1
示例:
历史事件:《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1942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②雅尔塔会议三巨头(1945.2

③《联合国宪章》签字(1945.6

(4)二战后形成了新的国际秩序。模仿①的示例,从②、③中任选一则,评述其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2024-04-27更新 | 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4年以前,欧洲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依靠大规模的海外投资,这些投资每年产生大量的利润。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1/4,法国失去了1/3,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

在工业上,与此相同的格局也很明显,因为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到1929年时,美国的工业产量至少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2%,这一产量大于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产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美国黑人领袖W.E.B .杜波伊斯于1918年写下了以下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一战后的什么历史现象?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W.E.B.杜波伊斯为什么说“这场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

2018-03-05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