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两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 题号:1370119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德国于1871年最终实现了国家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接着,德国在内燃机、电动机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从而使德国经济迅速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成为主宰欧洲大陆的大国,其工业产量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美国通过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障碍。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一。

——摘编自龚美德等《世界强国崛起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启示》


(1)材料一中所说的“优越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政治制度?促成英国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德国和美国经济崛起的相同历史条件。
(3)综上,简要谈谈你从英、德、美三国经济崛起中获得哪些历史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5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他们的推动下,取消了阻碍跨国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在过去的25年间,合作场景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

——(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现代经济”是指运用现代科技于生产活动的经济社会,在现代经济展开以前的经济称为“传统经济”。

中国之采用现代科技从事生产活动,始自19世纪中叶之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及与各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诚属不幸;但就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开放较多的口岸与外国贸易也使中国日益卷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借此与西方接触的增加,也使西方的现代科技得以传入,而用之于中国工矿交通各方面的发展。清末70年的经济也因而得以较快速地转型。尽管此一时期的一切活动距“现代经济”的目标仍然甚远,但毕竟跨出了一步。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的。
(3)围绕材料三,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19-03-02更新 | 7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根据1801年首次普查,该郡(英国的约克郡)只有15个城镇,其人口总共2万多人;而到1891年,已经有63个城镇。从1820年到1830年,利兹、曼彻斯特以及伯明翰的人口增长率达40%,这是增长最快的10年。

——【英国】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科技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午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引自《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3)结合所学,概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阶段及标志性事件。
2020-01-11更新 | 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荷兰共和国处于大西洋航道与北欧航道的交叉点,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独立后大力发展工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很快成为欧洲的经济、金融和航运中心。那时,荷兰的造船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欧洲许多国家都到荷兰订购船只,使荷兰成为欧洲的造船中心。荷兰拥有的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4,拥有1.5万艘商船,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当时的阿姆斯特丹不仅是国际贸易的中心,而且是世界金融信贷业务的中心,荷兰资产阶级以其雄厚的资本,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资本主义性质的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各国商人所贩运的货物要在这里规定价格,各国贸易公司的股东要在这里开价,给欧洲各君主国政府的借款也要在这里分配。到17世纪中叶,荷兰几乎把欧洲南方各国与北方各国之间的全部贸易都集中在自己手中,获取了欧洲高度的商业利润并夺得了商业的霸权。

——摘编自曹文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海洋政治》等

材料二   德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交通运输业,而铁路建设则充当了排头兵的角色。1835年,纽伦堡和菲尔特之间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正式吹响了德国工业化的进军号。与其他国家不同,政府的推动是德国铁路事业突飞猛进的关键因素。这项崭新的交通事业从一开始就受到政府高层的重视。在德国铁路建设的早期,很多线路都是由政府直接主办的,后来也曾涌现出私人投资铁路的浪潮,然而国家的统一给德国铁路事业的继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俾斯麦上台后开始大力推进铁路国有化运动,但在当时自由放任思想普遍流行的形势下,国有化的阻力还是很大的。1870年代后期的经济萧条对铁路国有化其实是一个推动,因为很多人批评私营铁路管理不善,效率低下,此后,国家购买铁路的行动提上日程。1879年,普鲁士政府购买了5000公里的私营铁路,1884年再次收购了10个公司手里的4000公里铁路,随后还决定停止给予公司以建筑重要路线的新特许权。到1909年,德国全部铁路长度为6万多公里,而属于私人所有的标准轨铁路仅有3600公里。正是通过国家拥有和管理铁路,德国交通运输事业很快迎来巨大发展。

——摘编自刘雄《大国崛起的产业政策及其特征》


(l)根据材料一,指出荷兰航海业崛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原因并分析铁路事业发展对德国的影响。
2020-08-01更新 | 2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