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内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 题号:1370119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35年初,罗斯福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

主要派别对新政的认识认识的史实依据(措施)
保守派与
大商业领袖
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激进的左派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多数民众新政提高弱势群体地位,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摘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布林克利《美国史》等

材料二: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再分配式的、保护主义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虽然经济上往往不大成功,但政治上却颇受欢迎:往往立竿见影,不但有一个清晰的行动主体,而且其政策往往指向一些集中的、直接的、阶层性或行业性的受益者,这些受益者可以立刻成为这些政策的政治同盟军。

——摘自刘瑜《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


(1)结合所学,在材料一表格中▲位置,举出两个史实(措施)来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
(2)你如何认识材料一中罗斯福新政受到不同评价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罗斯福新政“是政治上的成功”?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同对付人类所面临的灾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和谐社会是人类文明的理想目标。

材料二   从1923年起,美国进入了持续6年的繁荣时期。由于这一时期主要是在柯立芝总统任内,因此又称“柯立芝繁荣”。但是,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

材料三   1959年全国出现了“受灾范围之大,在五十年代是前所未有的”严重自然灾害,受灾面积达4463万公顷,成灾(收成减产30%以上为成灾)面积1373万公顷。其中成灾占受灾面积比例的30.8%,与历年比并不高,但集中在主要产粮区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湖南、黑龙江等省区的旱灾,占全国成灾面积的82.9%,而且各种灾害交替出现,对粮食生长影响十分严重。因难时期尚未过去的1961年5月31日,刘少奇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已经指出:“这几年发生的问题,到底主要是由于天灾呢,还是由于我们工作中间的缺点错误呢?湖南农民有一句话,他们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繁荣背后隐藏着哪些严重的危机。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先后采取了哪些不同的对策?田纳西水利工程的修建体现了哪一应对危机的措施?
(3)材料三中“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这次灾害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恢复发展经济?
2019-08-20更新 | 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它既是旧的生产平衡破坏的结果,又反过来成为解决原有冲突的力量,为生产力的新发展扫清道路。

材料二   20世纪20~30年代,社会主义苏联在短短十几年里,成功地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走完了西方几乎花二百年才走完的路程。……1929~1933年期间,苏联大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高薪聘请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工,派遣2000多人出国考察、学习和留学。

——《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从世界历史的实践看,几乎每一次面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都在进行自我调整。面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罗斯福总统一上台便立即实施“新政”,采取扩大政府开支、在一定程度上顾及民生等调节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罗斯福采取的政策遭到大资产阶级的反对。大垄断财团称罗斯福是“赤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讽刺罗斯福抄袭了《共产党宣言》,甚至批判他是“本阶级的背叛者”。

——孟庆龙《从世界历史看当前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的美国历史,指出维系“旧的生产平衡”的经济政策和“解决原有冲突”的经济模式。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和苏联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顾及民生”的措施及罗斯福被指责为“赤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的根本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前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
2019-05-02更新 | 10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从某种角度而言,解决贫困之道反映了人类文明的程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材料二   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在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3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总统为解决当时美国的贫困问题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2)材料二中“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改革”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021-07-21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