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二战的进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4 题号:137493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1945年,美国对苏联进行援助的数量惊人,种类繁多的物资主要是通过四条海上路线运抵苏联的。

这些物资总价值约为102亿美元。加上各种劳务费,如美国船只的运费,为苏联修理船舰的费用,以及为苏联培训飞行员和海员以驾驶飞机和船舰等需要的费用,这些费用约为7亿美元。因此,美国对苏联的租借援助的总价值达到了109亿美元。几年中,苏联从美国得到的物资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繁多。

《租借法案》的目的,是要使别国能够坚持同法西斯国家作战,以便使美国避免战争或在参战后用较小的代价取得胜利。《租借法案》的提出和通过,对打败法西斯国家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虽然租借援助的范围、规模在最初十分有限,但它仍给反法西斯各盟因提供了许多最急需、最宝贵的物资。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和美国经济向战时轨道的转变,美国一方面直接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军事行动,另-方面将大批援助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各盟国的反法西斯战场。根据美国历史学家德怀特·杜蒙德估计,美国全部租借援助截止1945年底达到490.96125亿美元,其中对英联邦援助约307.53亿美元、苏联约111.41亿美元、法国23.77亿美元、中国13.35亿美元、巴西3.19亿美元、荷兰1.78亿美元、比利时0.82亿美元、希腊0.76亿美元、挪威0.37亿美元。租借援助遍及欧、亚、非和拉美四大洲共38个国家,直接支援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这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世界人民打败德、日、意法西斯的物质基础。《租借法案》的通过极大地鼓舞了反法西斯国家特别是英国、苏联、中国等国家政府和人民抗击法西斯的信心,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是一个沉重地打击,《租借法案》也使美国“从一个帮助别国有时超过传统中立法规允许范围的友好中立国,变成-个十足的非交战国”。

——摘自丛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对苏联援助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美国对苏联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苏联援助政策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06月,德国控制了北起挪威、南至西班牙的大西洋沿岸,而英军在之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损失惨重,但拒绝投降。为了尽快征服美国,希特勒亲自制定了“海狮计划”,试因以频繁的空袭夺取制空权,在空战中,德军先后出动了4.6万多架次飞机,向英国投下6万多吨炸药,英国的伦敦、考文垂、伯明翰等大城市陷入火海,8.6万余名居民被炸死或炸伤,100多万栋建筑物遭到破坏,许多城市被摧毁,英国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丘吉尔赞扬英国军民的牺牲:“他们以自己的劳苦、眼泪和血汗,粉碎了希特勒妄图迫使英国退出战争的狂妄企图。德国空军这把胡匙始终没有打开英国防御的大门。”19422月,希特勒同意完全搁置“海狮计划”,宣告这一战略的破产。这不仅是德国在二战以来的首次失败,而且将“闪电战”变成了“持久战”,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狮计划”破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狮计划”的影响。
2021-02-20更新 | 15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0716日希特勒发出《关于准备在英国登陆作战的第16号指令》(即《“海狮”计划》,打算派25-40个师的兵力,在空军支持下强行登陆,包围伦敦。但因陆海军强调船只准备、后勤供应和气候方面的困难太大,乃决定先进行空袭。812日开始袭击英机场,旨在消灭英空军主力。97日起。连续76昼夜集中袭击伦敦,旨在摧垮英国的抵抗意志。1月起至次年5月,重点摧毁英国的工业城市和交通枢纽,旨在使英国经济瘫痪。然而原定1940815日登陆英伦的计划却一再推迟。1012日决定推迟到次年春。次年119日,希特勒向、墨索里尼表示:“反正已不再有在英国登陆的问题了”,这样,持续近一年的英德空战就成为英伦之战的唯一内容了,登陆计划宣告破产。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六卷(有改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登陆英伦的计划一再推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挫败德国登陆英伦计划的意义。
2021-03-17更新 | 3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波兰地处欧亚大陆十字路口,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回顾其在二战前后的经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到法西斯主义的罪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波兰这个在近代欧洲政治地图上消失达123年之久的国家获得了独立。新独立的波兰国家面对的国际形势是:德奥战败,沙俄崩溃,英法在一次大战中元气大伤。因此,在巴黎和会上波兰代表团极力要求恢复1772年大波兰的疆界。边界问题成了和会上波兰问题的中心。波兰的要求得到法国的支持,但却遭到英国的坚决反对。英国政府曾仔细告诫出席和会的英国代表团:“对于波兰自己未来的前途,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波兰的非份要求。”经过大国间的讨价还价,和会终于重划了欧洲政治地图。波兰从德国获得了……

——摘引自夏小平《论<波德互不侵犯宣言>》

材料二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以后,希特勒认为他的东侧受到了保护。波兰,这个一战后从德国获得领土最多的国家,还由于波兰也是德国未来侵略苏联的前哨基地和进攻西方的可靠后方,自然成为纳粹侵略扩张的首要目标。1939年8月25日,他命令军队于第二天早晨五点四十五分入侵波兰。但就在同一天,英国与波兰正式签订了联盟条约,使希特勒确信暂时的退却是必须的。在以后的几天中,欧洲各国外交部纷纷提出了各种和解、调停和公民投票的建议,而紧急关头的这些努力没有一个产生实际的效果。德国将军们提醒希特勒,只要再过一个月,便是使我们无法在波兰平原上调动坦克的秋雨季节。因此,8月31日,元首再次发布了向波兰进军的最后命令。

——摘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通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每节车厢挤满八十人,纳粹实施最后灭绝前转移还活着的犹太人还是同样的车厢,已经可以装得下一百来人了。“我们已经那么瘦了!”威塞尔如此轻描淡写地说。从奥斯维辛,被转移到布痕瓦尔德,一百来人的车厢里活着下来的只有十二人左右。“他(希特勒)难道要消灭一个民族,几百万人啊!他如何能做到?而且这是在二十世纪!”

——摘引自【美】埃利·威塞尔《夜》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上关于德波领土处置的规定,并简析英法对波兰提出的要求之所以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2)仔细阅读材料二,归纳希特勒入侵波兰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评德国入侵波兰造成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德国法西斯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恶及战后人类的反思行为。
2020-04-17更新 | 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