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7 题号:139219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56年,在湖南省安江农校初任教师的袁隆平开始做研究,传承和应用了孟德尔创立和发展的现代遗传学,用其指导育种。1960年他开始研究水稻,并以自己获得的数据体会了孟德尔遗传学的正确性。袁隆平从前人的科学积累中得知杂交优势和杂交玉米、高粱的成功,得知水稻不育现象和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对杂交水稻的尝试,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撰写了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挑战了经典遗传学理论,极大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他和他的团队在艰难环境中坚持开展杂交水稻研究工作,甚至在其试验田遭人毁坏后,仍顽强地继续研究。在多年农田实践和大胆研究中,对先前文献有继服承、有突破。1974年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5稻品种“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并很快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造福了中国和世界。

——摘编自饶毅《55年前,袁隆平发表论文的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袁隆平取得成功的原因。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寿(233—297年),三国蜀人,西晋史学家。他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国别史,展现了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概貌。他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陈寿个人修撰历史,重视亲自搜集资料,并且予以取舍。清代学者赵翼评价陈寿“剪裁斟酌处,亦自有下笔不苟者,参订他书而后知其矜慎也”。陈寿生于蜀汉,但他记下了刘备私杀张裕和诸葛亮错用马谡一事。西晋司马氏当政后,曹魏时代重才干而轻风评的选士态度被新的人才选拔机制代替,陈寿在《三国志》中重视对人物品性的评价,并介绍人物当前的官职,为汉魏、魏晋禅代之际的人物建立起正面的历史形象。陈寿去世后,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颓上书给皇帝,称赞陈寿的《三国志》一书“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该书从而被皇帝垂青采录。《三国志》因此得而流传于世。

——摘编自曲柄睿《<三国志魏书>史论与人物合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寿所著《三国志》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陈寿取得史学成就的原因。
2020-09-05更新 | 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曹操崛起于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胜者王败者寇的时代,并以统一天下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能否得到人才成为其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东汉以来的以经术、德行、门第为主要内容的察举制。一方面已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天下大乱,人才流移,也使察举制无法正常进行。因此,曹操果断提出“唯才是举”“任天下之智力”的选拔人才方针。他连下五次求贤令,指出不论身份贵贱,品德如何,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便可选拔为官。大批有才能之士被不拘一格地吸收入曹魏集团,为曹操由弱至强,统一北方奠定了人才基础。在赤壁之战后,其用人政策也开始向德才并举转化,但由于在实行过程中矫枉过正,实际上形成了“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又不本者,终莫得进”的局面,这一结果,违背了前期“唯才是举”的精神,也为后来新的选官制度产生开了先河。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操人才选拔方针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曹操人才选拔方针改革的意义。
2022-02-21更新 | 10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源(16481710年),直隶大兴人。王源生活在清顺(治)、康(熙)时代,时代的变化给王源予以巨大影响。王源中年师事于颜李学派,这个学派,注重经世之学。他成为颜李学派的重要人物后,著成《平书》十卷。王源主张"有田者必自耕",力排陈腐迂见,认为国之大事,一曰食,二曰货。他疾呼∶"本宜重,末亦不可轻。假令天下有农而无商,尚可以为国乎?"他提出"置大司均",以与吏、礼、户、兵、刑、工六卿同列。王源长期在江南考察,洞悉历来榷关征税之弊,主张"宜尽撤之以苏天下而通其往来",建议废除数千年来实行的对货物课税的制度,实行新的商税税制。这种反映商人要求、促进商业发展的颇似近代所得税的新的商税制,可惜未被清政府所采纳。清代著名学者方苞,称赞王源"子之心胸,函山振海;子之议论,风惊雷骇"。

——摘编自阎崇年《清代杰出的经济学家王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源的主要思想及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王源的主要思想认识。
2021-05-26更新 | 10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