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 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失败和评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0 题号:14007930
近代化因素的成长需要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二   在十六、十七世纪,西方国家已经崛起了……这一时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以及英国已经经历了几代霸权的嬗递,这背后的推手是什么呢?一是民族国家的兴起,也就是我们政治上所说的封建国家的解体,或者说封建制的解体,以及商业革命——商业革命使欧洲商路畅通,也直接打通了世界商路,商业制度本身的行会制度也日渐没落。二是手工业的革命,西方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工业革命之前,首先经历了一场手工业的革命——能够制造出蒸汽机来,就说明这些国家的手工业工艺已经相当精湛。

——《重说中国近代史》张鸣

材料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开展“王朝中兴”的部分措施。



(1)材料一中的外国学者认为宋代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请根据材料一来说明该观点。你对此观点有何看法?
(2)根据材料概括西方崛起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崛起对全球化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简要评述清政府开展的“王朝中兴”措施。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最早的兵书始于西周,历代史籍所辑录的兵书达3380部,23503卷。中国古代兵书言兵却不限于言兵,将军事与政治、经济、人文、自然等有关因素系于一起,从哲学高度观察、评论、解释战争,形成了“舍事言理”论述军事问题的传统。中国古代军事家把“止戈为武”作为思考战争问题的逻辑起点,把“道”作为战争取胜的首要因素,把“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军事战略的最高境界。中国古代不仅诸多兵家各抒已见、自立门户,而且政治家、思想家也都踊跃参与言兵议兵,文人学士也以诗词歌赋来论述用兵得失,他们共同构建了古代兵学的理论大厦。

——摘编自王少军《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色》

材料二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为挽救摇摇欲坠的清朝封建统治,抵御外侮,洋务派希望通过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和创办军事工业等达到“自强”的目的。洋务派兴办近代军事学堂,向西方列强派遣留学生和大量翻译西方科学与军事书籍。19世纪70年代的海防大讨论,改变了以往“重陆轻海”的传统,确立了海防、塞防并重的战略思想,清政府在国防政策、战略战术等各个层面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推动了中国军事思想的近代化。但在甲午战争中,清军作战思想落后的弊病充分暴露出来,改革军制成为朝野一致的呼声。

——摘编自彭永《晚清军事思想变迁考察》等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判断,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奉行的“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观。邓小平抓住我军现代化水平与打现代战争不相适应的矛盾,强调军队建设应以现代化为中心,以“百万大裁军”为突破口,踏上了精兵之路。

——摘编自陶七一《中国共产党80年建军思想的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军事思想的进步之处,并分析其实践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军事思想的重要影响。
2020-12-14更新 | 21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这一个世纪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在极端动荡的国内外形势下缓慢地展开的。在前半个世纪中,前30年在维护旧体制的前提下搞了一点现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成效甚微;在后20年旧体制逐步崩溃,并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第一次小高潮,变化和进步远远超过了前30年。在后半个世纪中,现代化是在半边缘化和革命化同步加深的形势下进行的。整个体制的重组和更新进行得很不顺利,但其中前30年经济增长的速度与现代教育的发展比前半个世纪有显著的进步。只是在最后10来年时间战争打断了现代化进程,才导致了断裂性的大震荡与经济增长的倒退。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中所提及的某一个时段并进行解读。(要求:解读时注意史论结合)

2018-12-02更新 | 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英国人约翰·塞尔登1635年在回答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的《公海》而写的题为《领海》这一论著中,引经据典地提出两项主张:“第一,海可被视为所有物;第二,海当然是英国国王的所有物。”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出入英国及英国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

顺治十二年(1655年),浙闽总督屯泰上奏请求“沿海省份,应立严禁,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得到清廷允准。次年,清廷即公开颁布《申严海禁敕谕》,“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指郑氏集团)贸易者……俱行奏闻处斩,货物入官”。

——黄顺力《海洋迷思:中国海洋观的传统与变迁》


据中国与英国在海洋问题上的不同态度给两国带来的影响,提炼观点,结合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8-12-03更新 | 1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