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9 题号:14098634
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由史官掌管。史官既是图书的编纂者,也是保管者。但春秋以后,“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官书已经散人民间并开始进入流通领域。这一现象
A.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B.表明私人办学现象十分盛行
C.说明教育的社会化倾向加强D.导致了贵族政治的彻底崩溃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朝秦暮楚”的典故源自战国时期,当时秦楚两国相互对抗,有的小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安全,时而倾向秦国,时而倾向楚国。这个成语从某个方面也反映出这一时期由于统治者的重视,人才流动非常频繁。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背景有
A.井田制和分封制逐渐确立
B.生产力发展,士阶层在社会生活中活跃
C.学在官府,向学风气兴起
D.各种学术流派兴起,纷纷著书立说
2018-10-30更新 | 20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著名学者余英时对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思想作了这样的描述:“将‘道——一种精神实体——代替了巫所信奉的‘神’;……用‘心’的神明变化代替了‘巫’沟通天人或神人的神秘功能;……以‘心学’取代‘神学’。 ”这里描述的思想属于
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宋明时期
2018-01-09更新 | 12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这种变化说明
A.史书体例有所创新B.新式选官制度建立
C.社会阶层发生变动D.统一历史趋势显现
2020-04-19更新 | 5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