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抗日战争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1 题号:14112736
问题探究

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亲爱的同胞们!本党这种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与委曲求全的态度,早已向全国同胞在言论行动上明白表示出来,并且已获得同胞们的赞许。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715日),《周恩来选集》

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搏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1937717日)


阅读上述两段材料,谈谈你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形成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乃至世界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彭真在总结晋察冀的经验时曾谈到:“敌在战略进攻阶段疯狂地前进,尚未照顾到其后方,在各重要点线之间空隙很大。旧统治崩溃了,敌后新的统治十分松懈,或尚未建立。”毛泽东也观察到:“由于日本占领军人数很少,日本人不能掌握所占领的土地。他们的部队通常只部署在铁路沿线的居民点和城市中。而农村几乎全部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关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毛泽东还有进一步的论断:“一是辅助正规战,二是把自己也变为正规战。”

——摘编自黄道炫《抗战初期中共武装在华北的进入和发展》等

材料二 滇缅公路修筑于1938年,是中国抗战时期的重要交通线。19407月,英国封锁滇缅路,并与日本达成禁运协定。8月,日本公开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随后侵入越南,直接威胁到马来亚、缅甸等英国的殖民地。于是,英国在10月重开滇缅路。1941年夏,中国提出《中英缅共同防御意见书》时,英国一再强调中国应在中缅边境布防,但不许进入缅甸。日军在马来半岛登陆后,由泰国进攻缅甸,以切断滇缅公路。为此,蒋介石提议派遣中国军队去缅甸,但英国担心会影响其“威信”,犹豫不决。直至19423月,日军攻占仰光,滇缅路被切断,英国才不得不同意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摘编自王维礼主编《中国现代史大事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针对日军“各重要点线之间空隙很大”这一局限而实施的军事对策,并列举中国共产党“一是辅助正规战,二是把自己也变为正规战”的两个典型战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对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态度的变化及原因。
2021-04-01更新 | 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材料 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颁布的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全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基本路线和根据地建设的基本方针。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首要的、根本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民战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根据材料,概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民主政权建设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民主政权建设的意义。
2020-05-28更新 | 11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左权(1905—1942年),湖南省醴陵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学习,1930年回国后担任中国红军学校第一分校教育长,1931年调任红一方面军司令部任作战参谋。长征期间他一直在前线指挥作战。西安事变爆发后,作为军事专家赴西安共商保卫。全面抗战爆发后,左权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协助朱德、彭德怀等组织了百团大战等重大战役,给日军以沉痛打击。从1939年至1941年,左权进行军事理论的研究和著述,探索适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术原则,被中央评价为“中国著名的游击战术创造人之一”。1942年5月25日,不幸被日军炮弹击中头部,壮烈殉国。

——据夏明星、赵国强《左权开展抗日军事统一战线纪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左权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左权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3-09-20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