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0 题号:1412933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伏尔泰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喇嘛教都可以自由传道,政府只管社会风化,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他还说中国人是“所有人中最有理性的人”……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并“提倡不念旧恶、不忘善行、友爱、谦恭”,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

——摘编自高毅《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一些目光敏锐、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单纯的政治革命尚不足以救治中国,原因在于多数国人思想守旧、迷信盲从,无独立性,无自觉心,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人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与封建政治、奴隶政治没有两样。因此,若想保住共和制度、实现真正的民主,应该首先培养国民的自觉、自动精神。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宣传现代文明意识,批判传统文化中的腐朽观念。……对于儒家本身所批判的也主要是其中的纲常礼教观念,至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语,勤、俭、廉、洁、诚、信等价值观念,以及儒家的“大同”理想等仍常为新文化运动发起者们借用。他们的潜意识里存在着道德价值取向,借思想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取向等。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伏尔泰和古代中国政府对儒学的态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学的特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眷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今日宜日鉴诸国,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采西学议》
材料三:康有为揭起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造,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 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2003年 06期
材料四:鲁迅:“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钱玄同:“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陈独秀:“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模式相适应的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和主流思想。
(2)材料二属于哪个派别的思想?请用一句话概括其思想主张。这种思想起到了什么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为什么要利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4)材料四表明鲁迅、钱玄同以及陈独秀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你有什么认识?
2010-12-31更新 | 76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家店”是一座千年老店,几千年来,各色人等都把他们自己的东西拿到店里来卖……后来的孔子是被统治者立的一个木偶,是为了用这个木偶“驯化”老百姓,让老百姓附从帝王统治的,这样的孔子当然越神秘越好。所以,“孔家店”开到汉朝的时候就已经变质了……南宋时期。一个叫朱熹的人又开了一家分店,把老店的生意都抢了。
—胡文生《向西方学习:走进胡适》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关系的问题大豆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人……他们的最终目的已经不是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那样设定在国家和民族,而是定位于人的解放。他们不是民族主义者,不是栩庙堂之上的帮忙文人,在人与国家之间,他们更关心的是人的生存、发展和自由,是个人的自由和权利的保障。
—胡文生《向西方学习:走进胡适》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孔家店”在汉朝是如何“变质”的?指出朱熹所开“分店”的新特征。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2016-11-27更新 | 17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镜面圆径不过二寸,很厚重,背面满刻蒲陶。古董店家都称为“海马葡萄镜”。
这些都是汉代的镜子。……汉武通大宛安息,以致天马蒲萄,大概当时是视为盛事的,所以便取作什器的装饰。古时,于外来物品,每加海字,如海榴,海棠之类。海即现在之所谓洋,海马译成今文,当然就是洋马。
遥想汉人多少闳放,新来的动植物,即毫不拘忌,来充装饰的花纹。唐人也还不算弱,例如汉人的墓前石兽,多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鸵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
宋的文艺,现在似的国粹气味就熏人。然而辽、金、元陆续进来了,这消息很耐寻味。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
宋镜我没有见过好的,什九并无藻饰,真是“世风日下”。但是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倘若各种顾忌,各种小心,各种唠叨,……怎么会做出好东西来。所以事实上“今不知古”者,正因为有许多唠叨着“今不如古”的诸位先生们之故。现在情形还如此。倘再不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则杨光先(明末清初人,保守派代表人物)似的向西洋主人沥陈中夏的精神文明的时候,大概是不劳久待的罢。
——鲁迅《看镜有感》1925年
(1)1925年的中国呈现怎样的社会特征?
(2)概述材料中汉、唐及宋三个历史时期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3)基于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鲁迅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2016-11-27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