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5 题号:1427945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原为卫国富商。公元前257年,在赵国邯郸经商的吕不韦协助秦国公子子楚回到秦国并立为王位继承人。公元前249237年,吕不韦在秦为相十三年。在此期间,他辅佐两代秦王稳定政局,既保持了秦国的稳定,也保持了对六国的优势。吕不韦亲自率军吞并东周,攻占韩、赵、魏等国大片领土,兴修水利,鼓励农耕,积蓄了财力。吕不韦门客三千,其中不乏李斯、甘罗那样的贤才,这些人才大多成为秦国各个领域的骨干力量。吕不韦组织了大量人力,历时六载编撰了《吕氏春秋》一书。随着政治统一趋向的加强,该书企图调和诸子的著作。该书一方面主张政治上统一和以法治国,另一方面又反对家天下和君主专制,主张继续分封诸侯,保持贵族制度,这种思想跟秦王政的思想是对立的。《吕氏春秋》保存了许多古代遗文佚事,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特别是保存了不少有关农业技术的记载,是宝贵的文献。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吕不韦对秦统一所做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吕氏春秋》。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863年,英国人赫德出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制订《轮船常年保结制度》,得巡视各口岸,健全各关稽核制度;同年11月,赫德公布《海关招工章程》完善海关洋员的人事制度;1868年成立海务部门,开始进行海上基本建设—一工作范围有勘测、疏浚航道、绘制航行图表、制定航行规程、建筑灯塔等助航设备。其它还负有港区规划管理、航行气象保障等任务。经过海关精心管理,使我国一些沿海港口的海务水平达到相当高的程度。1866年总税务司署迁到北京后,赫德大量介入了同文馆事务,同文馆的经费由海关提供、赫德参与同文馆的行政管理,还亲自过问教学质量和教习待遇。1896年,清政府命令海关兼办全国性邮政,以取代落后的官方驿站和民间信局,把中国的邮政权控制在海关税务司手中。
——《中国海关密档》
材料二 赫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期间曾侵夺中国港口的引水权,扩大海关税务司对海关案件的审判权,把中国的邮政权控制在海关税务司手中。他直接参与中国举借外债的活动,曾以总理备国事务衙门顾问的身份参与清政府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各种交涉,甚至被清政府派驻伦敦直接代表中国政府同外国商议条约草案。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北京后,赫德一面勾结封建统治者镇压义和团运动,一面策划议和,强迫清政府订立不平等条约,在这次议和中,李鸿章与奕新是清政府的代表,赫德则是幕后操纵人,他不断向清政府递陈节略,如《围攻使臣始末节》8件、《赔款节略》4件,以及为支付赔款而如何敛刮民财的《整顿利源节略》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赫德在中国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你认为应如何评价赫德。
2014-06-03更新 | 62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薛福成是江苏无锡人。幼受“经世致用”之学的影响,成为洋务思想的信奉者和鼓吹者。随着对西方社会接触的加深,薛福成转向为早期维新派。《出使四国日记》是他1890年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时所著之书。

“凡有关系交涉事件,及各国风土人情,该使臣皆当详细记载,随事咨报。数年以后,各国事机,中国人员可以洞悉,不至漫无把握。”“欧洲立国以商务为本,富国强兵全借于商,而尤推英国为巨擘。”“(私营企业)众志齐,章程密,禁约严,筹画精。”“西洋各国,陆军以德国为最胜,水师以英国为最精.”“凡男女八岁以上不入学堂者,罪其父母……学校之盛有如今日,此西洋诸国所以勃兴之本原。”“西洋各邦立国规模,以议院为最良……(1265年)英廷始令都邑公举贤能,入下议院议事,而上议院之权渐替……上议院人无常额,多寡之数因时损益……(近年来)而下议院之人,皆由民举。举之之数,视地之大小,民之众寡。“子女年满二十一岁,即谓有自主之权,婚嫁不请命于父毋,子既娶妇,与父母别居最财,甚者不相闻问。”

——摘自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


提取上述不少于四则的材料信息,说明对研究19世纪末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1-01-14更新 | 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材料 唐朝初期,政府轮番抽调府兵到其所隶卫府或边防重镇服役。府兵一般都能按规定轮换,勋赏也较丰厚,于是府兵制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从高宗、武后起,由于同边境各民族的频繁战争,府兵得不到轮换,加上勋赏不行,府兵地位下降,因此富人千方百计逃避兵役,兵役负担逐渐落到穷苦农民身上。后来,作为府兵制的基础的均田制也日趋破坏,府兵之家也不免杂徭,府兵制走向衰落。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在京兆、蒲、同、岐、华等州选募府兵和白丁12万,分隶诸卫,后称为彍骑。这标志着募兵制的兴起。以前府兵是按农户出丁,自备资粮,不但负责宿卫,还要负责征战,而彍骑则是自由应募,应募后由政府授田,专门负责宿卫,军用设备则由官府发给。

——摘编自黄水华《中国古代兵制》


(1)根据材料,概括唐玄宗兵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玄宗前后兵制的差异,并分析唐玄宗兵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2019-05-08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