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 唐前期的鼎盛局面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8 题号:1438626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太宗登基不久,突厥的颉利可汗率兵打到长安城外,迫使唐太宗与颉利订立便桥之盟。贞观三年起,太宗派李靖等人率大军全面反击东突厥,大获全胜。后来,又击败吐谷浑,征服高昌,打退薛延陀,在龟兹设置安西都护府,控制了西域,以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进入了全盛时期。但是,太宗对边疆少数民族并不是一味征伐,而是注重和平交往。对少数民族首领频频推行和亲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嫁于吐蕃的松赞干布,就是突出一例。唐太宗晚年总结自己的民族政策时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从太宗开始,在归附唐朝的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设置了羁縻府州。所谓羁縻府州,就是设立归中央管辖的府州,但这些府州沿用当地民族的原有统治方式和生活习俗,不列入“编户齐民”,不承担赋役,具有高度的自治性。这些政策,使他赢得了各民族的共同拥戴,享有“天可汗”的赞誉。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并简评其民族政策。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唐代,来华的西方各族人员,人数众多,规模空前。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就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成为古代的世界大都会。开通的社会风气,使当时长安人的服饰都受到西方的影响。妇女常常身披仿自中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汉“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更聚居着越来越多的来自西方的客商。

——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二   文学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的真实性,如陈寅恪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西晋末年盗贼并起,中原避难之人或远离本土迁至他乡,“其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囤聚堡坞,据险自守,以避戎狄盗寇之难”,即反映了十六国时期北方人民的历史情况。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于外来文化兼容并收的史实。分析这种文化包容状态形成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尝试写出你所知道的反映唐代历史的一句诗,并说明其所反映的历史内容。
2020-11-11更新 | 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是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材料一   迨始皇吞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材料二   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服饰呈现出两大特征:

一是汉族服饰吸收了胡服的很多形式,胡服逐渐被全社会所接受,大范围地流行。裤褶就是其中最具典型特点的一种服装形式。汉末,这种服式传入中原地区,并成为汉族的军旅之服。到了南北朝时期,裤褶广泛地流行于民间,成为文武通用、男女皆穿的日常服用。

二是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也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汉族的服制礼仪。凡帝、后及公卿百官朝、祭等礼仪之服,一般都沿袭秦汉旧制。这一时期,各民族服饰都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改进,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重晔《论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胡服”风尚》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北朝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该特点产生的原因。

材料三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他认为“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敝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他认识到武力征服并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长久之计,以文德怀柔与抚恤为主,以威服和战争为辅。一旦战争胜利则主动和解,

甚至不惜实行“和亲”政策,以达到“四海升平,天下一家”的目的。通过联姻的方式,怀化对方,增进民族情感,平息战争,推动民族交融。

——摘编自李少玉《浅谈唐太宗治国理念里的和谐意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

材料四   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

——摘编自刘晓东《“华夷一家”与新“大一统”》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的表现。
2023-07-29更新 | 11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合作探究二魏晋到隋唐,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

材料一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杜佑《通典》

材料二   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

——(宋)杨万里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到隋唐,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
2022-09-14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