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4 题号:14425279
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东西方法律各有特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切政权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天赋和不可侵犯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与反抗压迫。                                                               

——《人权宣言》

本宪法所授予的全部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合众国国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规定设置的下级法院。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 2018年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修订的宪法宣誓誓词(图片)。


——备注:宪法宣誓制度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法律体现的近代西方法律特征。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宪法宣誓仪式体现的治国原则。总结十八大以来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进程。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政府主动提倡工商业以来,对民法和商法的需要就变得明显起来了;同时,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种种不利,并希望取消治外法权。英、美、日也在它们1902和1903年签订条约时要求修改法律。为此,设立了官署,由沈家本任主管,检查《大清律例》.1905年,如剐刑等酷刑被废除。杖刑等体罚由罚款代替,连坐和严刑拷问也被废除。1906年起,政府聘请日本法律专家帮助编撰民法、商法和新的刑法;新刑法草稿在1908年完成。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没有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立法。截止七届人大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制定了104部法律,对57部法进行了修改。

——摘编自顾昂然《回顾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清末和新中国两次修订法律的背景,及其修订过程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清末相比,新中国70年代末以来在法制建设上有哪些新变化。

2017-04-01更新 | 19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古代希腊的雅典民主政治开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英国是近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某政治文献


(1)材料一出自哪部政治文献?该材料中的有关规定,从哪些方面限制了英王王权?这部文献的制定有何主要意义?

材料二



(2)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根据材料二写出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内容的三大政治制度。

材料三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制定了一大批法律及与法律有关的规章……。

——朱汉国主编《历史必修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


(3)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019-12-20更新 | 4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法治之路、民族区域自治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决定于我们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如果我们国家发展了,更加兴旺发达了,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就会大。现在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并不小,但是,如果我们的物质基础、物质力量强大起来,起的作用就会更大。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

材料二   新中国分别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2年四次组织民法典编纂。但囿于彼时经济、政治、社会和学术等条件的约束,均未成功。……中国编纂民法典的时代背景较之传统民法典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科技对民事权利、交易规则的冲击……现代风险社会对民事主体权利保护的挑战……,还应关注的一个时代特征具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即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民事实质法治层面,厘定民事权利与国家权力的边界,发掘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实践理性、涵育美好人性、安领人心与人生的民法典,才是值得追求的。

——谢鸿飞《铸造中国社会的基本法:中国民法典的编幕历程》

材料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时期外交政策重大调整的方向及其遵循的外交理念,并列举一例中国在大国外交上取得的成就。
(2)依据材料二,概括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从“涵育美好人性、安顿人心与人生”的角度概述该法典的意义。
(3)依据材料三,概括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导民族工作的新理念,结合所学,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的重点。
2023-08-04更新 | 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