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史学热点 > 经济类热点 > 民生问题、人文关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90 题号:144332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的体育组织形态,是一种以群体体制为主的平民体育。例如,上流社会热衷于射行礼、投壶下棋等;中下层社会流行郊游、蹴鞠等;军中盛行武艺、角力等;医学家和养生者好导引行气养生之术等。中国古代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养成了向内,追求身心自我完善,不事竞争、注重养生、形体自娱的体育文化形态。

——摘编自陈祥奎《轴心时代的中国与希腊体育比较研究》

材料二   恶劣的环境练就了古希腊人自强奋斗、热烈追求、思变好动、敢于冒险的民族性格,由于对躯体的健美与力量的崇拜,他们通过运动来锻炼肌肉、强化体质,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

雅典和斯巴达等以城邦制度为支撑,通过国家的引导和组织,促使公民从童年到青年,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体育训练;城邦还通过定期举行运动会来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在绝对平等规则的保障下,古希腊竞赛推崇通过个人能力来获取属于自己的荣耀。

——摘编自胡勇刚《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深层意蕴下的竞技观》等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和重视体育事业,始终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高度来引领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指出要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去谋划。在党的方针指导下,国家将公共卫生与体育进行融合发展,用体育手段增强人民免疫,增强人民健康与幸福感,共筑全民小康社会。

——摘编自人民网《体育强则中国强!习近平为体育强国建设指明方向》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体育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十八大以来党的体育方针和政策的意义。
【知识点】 民生问题、人文关怀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材料一

1834年,英国国王批准了“新济贫法”。新济贫法制度实行济贫院内的救济,凡是希望得到救济的贫民必须进入济贫院才可以得到救济,而济贫院内的救济在数量上极为有限,在管理上极为严格,在规定上极为苛刻,在条件上极为恶劣,从而改变了以往的旧济贫法制度所提供济贫院外救济的随意性,无节制性及其他弊端。英国济贫院内的救济主要针对身体健全的贫困者,老弱病残幼等贫困者仍然实行济贫院外的救济,且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也对那些身体健全而又失业的贫困者提供一定的济贫院外的救济。

——摘编自丁建定《英国济贫法制度史》

材料二

英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后,济贫法制度与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冲突跃发明显。两套社会政策管理机构造成社会救济与社会保险津贴发放中的重复与混乱。1919年,英国议会通过健康部法,规定中央政府建立健康部,并由健康部取代地方政府事务部在英格兰和威尔士行使与健康和地方政府事务有关的一切权力,实现了英国济贫法制度中央政府管理方面的重大变革。1929年地方政府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英国济贫法制度地方管理体制的结束,它与1919年健康部法的颁布实施结合在一起,宣告了英国济贫法制度的历史终结。

——摘编自丁建定《英国济贫法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英国1834年“新济贫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废除济贫法制度的原因及其意义。
2022-04-24更新 | 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扶贫帮困、改善民生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追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先秦《周礼》“荒政十二策”,到南宋《救荒活民书》,再到清代《荒政辑要》,中国古代在贫困救助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孙中山特别重视扶贫帮困民生战略。1919年他在《建国方略》中指出:“夫国之贫弱,必由一定之由也,有以地小而贫者,有以地瘠而贫者,有以民少而弱者,有以民愚而弱者。”关于扶贫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实业”:“实业乃富国之本”,“今之美国,吾人知其为世界最富最强之国也,然其所以致富强者,实业发达也。”孙中山指出,一要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建设,通过发展交通促进货物流通交易。二要发展特色产业。孙中山提出中国是茶业的故乡,应重点发展“茶业”。

——摘编自黄和平《孙中山习近平扶贫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三   自十八大以来,中国把扶贫工作提升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几十年来经济发展的积累为帮助7亿中国人摆脱贫困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目前有五种扶贫方式:产业扶贫、即创立可持续发展的微型企业;异地搬迁;教育和培训:为生活在环境脆弱地区的人们提供生态补偿;以及社会保障、医疗补贴和对无劳动能力的人直接给予补助。各村都指定了专职的官员负责实施精准扶贫。在中国,省、市、县、乡(镇)、村五级地方党委协调一致共抓扶贫工作。此外,为了确保扶贫效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各级政府还会定期随机地进行第三方评估。

——摘编自罗伯特·库恩《对中国70年以及我个人30年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扶贫济困救助实践的特点,并分析古代注重扶贫救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扶贫济困思想的内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扶贫济困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2021-04-12更新 | 6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早到达美洲新大陆的移民主要是靠互帮互助来度过难关,移民到达新大陆不久之后很快就效仿英国建立了济贫制度。1929年下半年的经济危机,使人们强烈要求政府承担起社会责任。当时的美国总统死抱着“自愿救济”和联邦政府不参与社会救助的信条,未采取任何措施。1933年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并于当年5月签署了《联邦紧急救助法》,标志着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救济机构一一联邦紧急救助署的成立,开辟了公共救助的新纪元。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这部法律一改济贫制度下事后救济的做法,将贫困的预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启了社会救助立法的里程碑。该法案在对待贫困问题.上采用了两道防线,即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该法案主要目的就是将失业者、儿童、妇女、老年退休人员与残疾人纳入公共援助体系,形成了不同类别的社会援助计划。

——摘编自于婷《中美社会救助制度比较研究》

材料二     我党在建国初通过土地改革 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使3亿多无地农民获得土地,消除了农民贫困的制度因素。改革开放后,以农村经营制度改革为先导,实行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新阶段。明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不仅如此,我国还坚持减贫国际交流合作,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自光明网《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减贫篇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社会救助制度提出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扶贫工作的主要措施,分析中国新时代贫困治理模式的意义。
2021-04-25更新 | 1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