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 走向联合的欧洲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95 题号:14437041
2019年是北约成立70周年,美欧之间、欧洲内部之间博弈更加激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结束后,欧洲一体化被提上日程。英国认为超国家机构会影响其与美国的特殊关系,降低其国际地位。鉴于社会普遍视欧洲为战乱和冲突的根源,英国政府仍把英国和英联邦及殖民地放在首位并宣称:“我们的事业和利益远在欧洲大陆之外。”20世纪50年代末,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经济增长率远高于英国,联邦德国和法国相继成为西欧第二、第二经济强国。英属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走向高潮,英国对英联邦国家出口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相反,英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的经济比重却不断上升。1973年,英国最终加入欧共体。

——魏飞《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 特朗普政府认为,美国与欧洲盟友承担的责任必须是平衡的。例如,2014年的北约峰会曾通过一项决议,即2024年之前所有成员国将把防务开支上调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而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要求欧洲立即行动,而不是拖到2024年甚至更晚。对于欧洲而言,这种强制的方式很难接受。美国希望把北约的防御范围扩大,例如将网络攻击等虚拟世界的安全挑战也纳入北约的安全框架,同时突破地理限制,让北约担负起亚太地区安全挑战的应对。但欧洲并不认同将北约防务目标全球化,它们认为北约仍是一个区域性的安全组织,应主要解决欧洲的安全问题。

——彭拜新闻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变化。结合史实,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美之间在“北约”上的主要分歧。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二战后美欧关系的基本特征。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法德关系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同的邦有不同的《国籍法》,这大大限制了邦与邦之间人口的自由流动,从而使煤铁资源丰富的少数工业中心难以得到充足的劳动力供应;各邦不同的货币、不同的度量衡制度和不同的工商业法律阻碍着商品的流通;由于诸邦林立,缺乏集中而强大的国家政权去保护海外贸易;更重要的是,国家分裂阻碍德意志开拓海外市场,建立海外殖民地。因此,德意志资产阶级对于统一的要求是十分强烈的。……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18711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正式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终于完成。国家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此后,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便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并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导致了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95891415日,戴高乐在科隆贝双教堂村接待了阿登纳,这是法德关系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晤,……戴高乐认为,“由于欧洲统一的重要性——这种统一首先要求巴黎和波恩合作,我认为必须尝试把历史的进程颠倒过来,使我们两个民族言归于好,并使它们的力量和才能联合起来”。阿登纳认为,“德法两国必须结成紧密的友谊,只有德法两国之间的友谊才能拯救西欧。”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意志统一的必要性。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德意志统一的主要影响。
(2)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人为推动欧洲一体化所做的努力。
2024-04-28更新 | 1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联合”是一个古老的观念,一般认为自中世纪以来,这种观念就一直存在于欧洲各民族中。到了20世纪,欧洲联合开始有了实质性动作。……1949113日,阿登纳发表了“破冰解冻”演说,表示德国要与法国重建友好合作关系。为了回应德国主动伸出的橄榄枝,法国外长舒曼采纳了后来被称为“欧洲联合之父”莫内的建议,与1950年提出将法德等国的煤炭和钢铁生产置于一个超国家的机构控制下,史称“舒曼计划”。

——引自郭方《看得见的世界史》

材料二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会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9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舒曼计划”得以实现的史实及意义,用一句话概括“欧洲联合”的一系列“实质性动作”所折射出当时国际政治格局的特征。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万隆会议达成的体现“和平共处的原则”的文件名称,分析材料二《宣言》发表的背景。
2020-12-17更新 | 7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观念”起源于神话中的“欧罗巴”少女及普世帝国统治下的基督教世界。近代“欧洲观念”的形成,是基于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之后而造成战乱纷争的历史现实基础之上的。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伊拉斯莫的《基督教理》和莫尔爵士的《乌托邦》,这三部作品标志着以“统一”为特征的近代“欧洲观念”的最早形成。法国的圣·皮埃尔神父,他提出建立“欧洲邦联”的方案,这被认为是欧洲邦联主义的精神鼻祖;卢梭、康德等主张通过缔结契约组成欧洲政治共同体,以谋求欧洲国家间的和平共处。现代“欧洲观念”则更多的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层面,以欧共体之父让·莫内的理论为代表,主张形成一个欧洲实体,欧洲先从经济联合的角度入手,逐渐扩大到政治等领域,最终形成一个欧洲合众国,建立“超国家共同体”来解决欧洲和平问题。

——摘编自贾红霞《近代“欧洲观念”的形成与演进》

材料二   传统中国人“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1902年,当梁启超被清政府通缉、流亡日本的时候,在其文章中首创“中华民族”一词。他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是“以国家对国家”,“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与此同时,孙中山、杨度、章太炎等人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对此,梁启超指出“中华民族”是“合汉、合满、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即“大民族主义”。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郑重宣告:“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即“五族共和”理论。日本侵华后,日本人假借“民族自决”的名义,侵占东北,扶植伪满洲国以及还想造出伪“大元国”、伪“回回国”等阴谋。19392月,顾颉刚发表文章《中华民族就是一个》,掀起“中国民族”性质的大讨论,顾颉刚主张必须舍弃“中国本部”、“五大民族”、“汉人”、“汉奸”的提法,慎用民族一词。他指出“民族”是在一个政府之下有共同生活的人”,而中华民族实则就是中华民国的全体国民。至20世纪80年代,曾经参与1939年论辩的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

——摘编自贺东航、谢伟民《中国国家认同的历程与制约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观念”的演进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族观念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顾颉刚中华民族观进行评析
2021-05-01更新 | 1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