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1455624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折扣券”是今天美国“福利券”(foodstamps)的前身,主要用来购买食品(不得购买奢侈品),它可以在参加政府项目的所有商店里使用。福利券至今仍在美国广泛使用。

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

材料三   1929年秋天,斯大林选择了加速全盘农业集体化的道路。斯大林提出,为了保持工业化发展的高速度,必须通过“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入”工业,从以后的实践看,农业集体化并没有在发展生产、增加产量上取得成功。而且由于冒进和对农民的粗暴剥夺,使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呈现出绝对下降趋势……这里也反映出一个客观事实:加速积累、加速重工业化必然加剧同农民的矛盾。从最初动机看,苏联之所以加速推行全盘集体化,与其说是为了农业本身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如说是为解决农工矛盾和保障国家工业化而寻找途径。

——摘编自肖冬连《加速农业集体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你为这张“折扣券”撰写历史背景说明。
(2)材料二中罗斯福谈到的“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如何评价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化的历史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棉纺织业,随着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机器生产的大工厂兴建起来,特别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冶铁和采煤工业的发展。……蒸汽机的推广和各生产部门的机械化,对机器制造业本身提出了技术革命的迫切要求。18世纪末,英国开始使用汽锤和简单的车床制造金属部件,后来实现了用机器生产机器。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用机器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也建立起来,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   苏联的现代化模式与西欧的现代化模式不同。“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工业化首先应当理解为发展我国的重工业,特别是发展我国自己的机器制造业这一整个工业的神经中枢,否则就谈不到保证我国在经济上的独立。”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苏联的工业化走的是内部积累及以牺牲农业、轻工业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为代价的道路。作为苏联工业化的核心,大规模的基本建设资金投入成为重要内容,其工业化的资金来源只能依靠国内的积累。

——摘编自乔瑞雪、孟凡东《计划与市场的悖论——再评苏联模式》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相对于英国,苏联现代化模式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0-01-17更新 | 10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 1929—1937年失业率变化图

材料二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 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

——《列宁全集》33卷


材料三

材料四由于二战的破坏, (联邦德国)有30%—40%的工厂不能开工……经济部长艾哈德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由竞争。艾哈德认为,切身的物质利益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社会经济的发展只能依靠每一个经济细胞的作用,因此必须通过竞争发挥个人和企业的作用。(2)国家的干预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场规律的手段,通过货币、信贷、财政、税收和外贸政策进行总体调节……(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公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的失业率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原因。
(2)材料二中所指的“经济政策”有何突出作用?面对1921年“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列宁探索了怎样的现代化新方式?
(3)材料三是20世纪30年代美苏两国各自修建的民生工程,请指出这两大工程修建时期两国的经济模式分别是什么?它们的修建有何共同作用?
(4)据材料四中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内容,概括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基本特征。
2016-12-12更新 | 59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实现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30年代,英国首先爆发了产业革命,这次工业化是从英国的纺织工业部门开始的。自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蒸汽机的时代,它改变了人类以人力、畜力、水力作为主要动力的历史,使各种机器有了巨大的动力,导致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为此,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个示范。                                                     

                   ——《英国工业化的几个特点》


材料二 1925年,列宁逝世后,苏联党内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多次发生争论。对于工业化问题,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必须高速度。

——岳麓版(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 实现工业化,首先必须解决道路问题。毛泽东以中国经济的落后性为前提,指出:中国的工业化,既不能走欧美式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也不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因此,选择走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构想一直为全党所认同,直到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毛泽东和党中央才真正放弃了走新民主主义工业化道路的设想。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工业化思想初探》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可看出英国的工业化进程与苏联相比有何不同?
(2)结合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的历史背景分析,苏联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并简要评价苏联的工业化。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工业化道路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三段材料看中、苏、英三国的工业化道路能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
2016-11-27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