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 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 题号:1955474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便知道,不存在着将资本主义制度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曾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材料二 历史学家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后,他给俄罗斯留下了什么?俄罗斯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说说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其结果如何?
(2)材料二主张应主要从哪些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分析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方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选集》第4卷
材料二:满足农民有关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的愿望… …农民在本地范围内自由支配余粮等项要求。
——列宁
材料三:“我们的机关实际上是从沙皇和资产阶级那里过来的机关”,“是资产阶级和沙皇制度的大杂烩”。
——列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方法具体指什么政策?列宁为什么说“错了”?
(2)材料二与材料一比较,在农业方面政策有何变化?在当时有什么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列宁在晚年对此进行怎样的理论探索?
(4)综合以上材料,你如何评价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2016-11-18更新 | 101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经济发展的方式上,世界各国长期存在着“国有化”与“私有化”的争论。“国有”与“私有”,往往被贴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标签。

材料一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移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

——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所有制的角度看,苏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国有化的浪潮主要是出于哪些方面的需要?这种浪潮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何变化?

(3)结合中西方“国有化”与“私有化”的动态演变,谈谈你的认识?

2018-11-30更新 | 8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们必须退却,而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今天所遇到的形势。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权宜政策”是指什么?为“后退一步”苏俄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认为“必须退却”的原因是什么?这一行动开创了什么经济模式?

2017-07-20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